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凯  晋琳琳 《学术研究》2023,(11):47-51
新兴经济体企业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然而,当前其演进路径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战略性社会责任视角下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首先,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中的责任意识与市场意识协同驱引了相关企业的组织学习活动,进而实现了民族非遗技艺产品的多样创新及二元价值创造;其次,新兴经济体企业对民族非遗技艺传承创新的探索是在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驱动下的进阶过程,各阶段对应的组织学习和产品创新也随之演进。研究结论拓展了对民族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及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先鹰 《江汉论坛》2004,(7):112-1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理解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完整表述他们新世界观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献。我以为,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逻辑线索被有意无...  相似文献   

4.
刘新利 《文史哲》2002,(2):132-136
8世纪末之后,德意志人自认为不同于其他日耳曼人,从而形成德意志语族。德意志语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德意志人自我意识增长的过程。15世纪以后,德意志民族没有实现民族国家的原因在于其民族自我意识仍然停留在中世纪。  相似文献   

5.
保护和传承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口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载体,具有极强的认知价值,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经历了因整理而保护和为传承而保护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一些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在民间口头文学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恢复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注重传承主体的自我修复与更新功能,还原民间的自然文化场域,提倡遵循自身规律的保护与渐进式发展的模式。要以一种长远的可持续的视角关注保护问题,充分借助法律手段,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民间文艺传承人的权益,保护口头文学的使用途径与价值,避免其遭到滥用或非法利用。  相似文献   

6.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兰州学刊》2005,72(6):36-38
军国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铤而走险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影响现代国际关系很重要的原因,而普鲁士军国主义是德国军国主义的直接来源和遗产.本文讨论了普鲁士军国主义的成因、发展以及影响,认为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是普鲁士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的结果.如果说军国主义在普鲁士发展壮大以及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话,则统一以后它的恶性发展直接导致了强烈的德意志民族沙文主义以及德国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民族在世界历史精神中具有特殊地位。在一般意义上,这种观点乃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德国思想。马克思批判这个思想,是为了破解"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即迟到的资本主义发展及其一切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后果。从作为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的生产力观点看,"头脚倒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方式对时代的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所做的积极贡献远远少于英、法等国。欧洲资本主义普遍发展之厄,令德意志民族特性消失了。深刻的民族之间的区别不管多么重要,民族之间的差异只能是一种历史地加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铁人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永远珍爱的精神财富,是无比宝贵的政治资产和文化资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人们对铁人精神的价值实现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对铁人精神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引起更多的人思考。积极地开展对铁人精神研究方法的研究是铁人精神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死寓于生,生趋向死.由于"死"与"生"的这一对立统一性,故虽为谈死,实乃谈生.死亡问题是人生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死亡观具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意义.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歌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承载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来探究云南少数民族死亡观,从而得出云南少数民族生则重生、死则安死的结论,凸显民族智慧处理生死问题,辩证看待生命流程,重生乐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并质疑"云南一些民族重死轻生"的说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及其本质特征,而且很多民族的文化对我们当代社会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很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留也面,临着挑战,对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尤其是对与一个民族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死亡观进行探讨,对抢救和保护这些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云南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浪漫主义是现代德意志民族意识、民族国家、德意志观念和学术形成之初的一场瑰丽的思想运动,呈现为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景象。但与一般看法不同,它并非突如其来的精神现象,而是其来有自的历史思潮,有着可追溯的深刻而复杂的哲学渊源。以往的人们十分关注它内在的矛盾,而忽略了其观念多样性的意义。在政治和历史领域,人们倾向于从长时段来看待和研究德国浪漫主义,认为它的历史作用一直持续至20世纪上半叶。但人们没有认识到的是: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从一种思潮演变为德意志社会的基本观念和精神形态,作为社会微结构持续产生影响,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浪漫主义向来不是哲学关切的热点,但是浪漫主义所关涉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今天的智能时代又展现出独特的基础性作用。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德意志浪漫主义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而新的视野和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德意志浪漫主义许多被遮蔽的层面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把内隐认知的研究方法引入精神信仰来研究这是可能的 ,也是可行的。我们看到由于社会称许性的影响 ,精神信仰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真实地再现人的信仰。将内隐认知和精神信仰加以类比研究 ,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我们可从内隐认知的方法来探索精神信仰并使其研究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李方泽 《江淮论坛》2005,(4):172-176
儒家启蒙经典作为中国古代小学教育中的正规教材,既对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对社会下层百姓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导向性作用,从而已经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儒家启蒙经典的价值不但体现在对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方面,更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不仅明确地指出社会生产包括了精神生产,而且明确地指出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它“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其后,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把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也归在精神生产这一领域之内。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精神生产问题有过不少论述,这就给我们研究精神生产问题指出了原则性的东西。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写出有关精神生产方面的专著,更没有专门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问题留下对号入座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生产的一般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对中国哲学的肯定和赞扬的格调不同,从康德和黑格尔开始,中国哲学遭到了彻底的轻视甚至是无视.从这种变化当中,可以引申出对于国家力量、哲学本身定位以及德意志民族精神的自我成长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先进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文化的进步,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魂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什么样的自身文化特色,不仅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民族文化报道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联系,民族报道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民族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今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甚至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搞好民族报道是我们时代的召唤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吴友法所著《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39万字)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审视和论析二十世纪德意志历史。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突破以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和发展为基点划分章节的通史贯例,而以德意志在这段历史中三次振兴、繁荣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与两次遭受战争的洗劫和战胜国的凌辱为基点,系统地论析德意志民族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并且深入地探讨了德意志民族经历这一曲折道路的深刻根源。综观全书,立论鲜明,史论结合,论析有力,文笔清新,而且作者从总结德意志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启迪后人的见解。作者长期攻研德国历史,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素质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更新章权才(一)民族文化素质是通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发展目标等等,跟民族凝聚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民族文化素质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凝聚力则是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或重要标志。两者相互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思想、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必须从德育核心目标的确立“、两课”内容的优化、校园文化的承载以及各系统的整合等方面激发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之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在该著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等德国哲学家把世界历史看作精神或意识的产物,超越黑格尔式对世界历史的认知水平,从而阐释了他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对后世尤其对我国来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它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精神内核,以全人类的福祉为依归,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认真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