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比较诗学基于文化的可比性进行文学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关联。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语言特征和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中西对意象的认知有互通之点,更有殊异之处。以比较诗学为理论支撑,从意象与意境美、意象与节奏美两种关系和维度来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研究发现,源于对诗歌意象深刻而透彻的诗学认知,庞德得以充分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要素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概念(术语).从古到今,无论东西,对诗歌意象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本论文以俳句季语为主线,通过分析俳句中国典故的借用、构思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论证了汉语这一"意象语言"对俳句及其审美意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西诗学的研究中"理"与"理念"均为重要观念.本文以叶燮<原诗>中的理与西方诗学中从柏拉图至黑格尔为代表的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叶氏诗学中的理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其实是与意象相通的情理;而西方诗学中的理念则表现为对于抽象存在意义的追求,从柏拉图到黑格尔都有诗为理念及其显现的精彩论述,但最终仍然走向理性中心;二者之间的差异基于中西诗学的核心思想与文化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多元视野下中西诗学意象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歌的本体(Ousia substance)是意象,作为一个融通中西翻译诗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中西意象翻译研究呈现出理论构建多元化.从翻译哲学的角度看,单一的一元标准让位于一个更加宽容和实用的多元翻译系统群.意象翻译研究要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以达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此种研究对中国翻译建设和发展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必然通过文学去求得充分的体现泅为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方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作为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要素,意象一方面受制于文化,有文化的投影;另一方面,也会反映文化。本文从艺术的“真”、“意”的稳定性以及能否构成意境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诗歌的意象,通过文学现象去返观文化,通过比较中西诗歌意象的不同特征去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庞德的意象概念辨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辨析庞德意象主义诗歌中的意象概念,澄清对其的普遍误解。从庞德的诗学主张入手,阐述了意象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础,结合庞德对意象的三次定义以及著名的意象主义代表作《地铁车站》的分析,指出意象本身并非自然物体,也并非总是视觉性的,而是由自然物体参与构成的启发性的细节描写,具有传递复杂情感的作用。意象主义体现了庞德对诗歌艺术可能达到的完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作家张爱玲和苏青塑造了“绣在屏风上的鸟”、“关在笼子里的鸟”与“挣扎于困境中的蛾”三类弃妇形象。第一类弃妇深受女性生来为男性附庸的“原罪意识”所侵蚀,几乎完全丧失了自我主体意识;第二类弃妇在原始性平等意识的支配下稍稍做了些反抗,但是对失去依附地位的恐惧使她们又重返回男权社会的牢笼;第三类弃妇挣扎在职业女性和传统女性角色的困境中,但最终走出了困境,走向了自立。  相似文献   

12.
盛唐寄赠类诗歌中出现以士为主的人物形象,最直接地展示了盛唐人的精神面貌,是对我国古典诗歌表现范围的一次新的拓展.这一现象,与武则天统治以来,人们男女平等意识增强及玄宗时期对才士礼遇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昆德拉作品中为丈夫或儿子而存在的两类女性形象的解读,在透视昆德拉作品内涵的同时表达了对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中的建筑意象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文化的表征和记录 ,不同的文化在建筑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它的痕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主脉 ,它在建筑物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白鹿原》是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儒家文化特有的建筑形式或能体现儒家文化的建筑形式 ,如书院、学堂、祠堂、宅院、坟茔等。这些建筑意象 ,渲染着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 ,确证着它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存 ,在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核心价值就是创意,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案例,从中探讨文化意象的创意功能和意义,即:结构历史叙事,沟通古今时空,写意国家形象,隐含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易传》之“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对<老子>、<庄子>所论"象"范畴描述的基础上,集中对<易传>中的"象"范畴加以分析.指出<易传>中"象"与其对应的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模拟象征天地万物变化的卦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审美意义,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审美形象.因此<易传>中的"象"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化的中期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代节日很多,唐人在节庆活动中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在唐人小说中也有许多呈现,在小说中形成了一个个鲜明生动、意蕴独特的节庆民俗意象.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意象,不仅其本身洋溢着超迈的异想、卓绝的才情,并在小说艺术诸方面如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且在小说美学的更深层面上,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大量存在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效果,是构成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重要存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编程动态生成一棵模拟树的分形图形,并对相应分形图形的算法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历来少有人作整体的观照 ,文章指出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男性形象较以前同类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在构成成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并具体分析了宋话本爱情婚恋小说男性形象的三大类型 ,以及话本作者对这三类形象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是一项美的运动,它以独具的艺术魅力,在体育与艺术长河中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美给予健美操永恒的生命力。健美操是通过人的智慧创编的,并通过音乐、意境、动作、服装等形式表现美。它以这些和谐和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形式,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