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宜峰  杨建华 《西域研究》2023,(1):109-121+172
东周时期欧亚草原各地文化交往频繁,文化面貌日益趋同,本文以中国北方与南西伯利亚图瓦地区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野猪纹饰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野猪纹饰品的演变规律,同时结合零星采集品的年代判定,明确不同类型野猪纹饰品的发展演变脉络与传播路线,探讨了东周时期以南西伯利亚为中心的草原地区与中国北方地区的动态联系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内部之间文化的交往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至战国末期这一时段内金器形制、功能、流行、演化等情况.试图理清中亚草原的用金习俗和黄金艺术在不同时期逐渐经过中国北方向中原地区渗透、影响的过程,以及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对这些外来因素吸收、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北方系统腰带具的发展体现在带具的各个方面。牌式带扣从以矩形为主演变为以椭方形为主。从流行用海贝装饰带身变为使用矩形的带板。带环从流行挂在腰带下变为用铆钉固定在腰带下缘,带环数量整体上由少变多。最后,带板和带环合二为一形成带銙。纹饰从流行镂空动物纹变为流行浮雕动物纹,再到出现镂空的简洁抽象纹饰。总体趋势是从形制多样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包括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在内的欧亚草原地区发现的钩喙有角蹄足动物母题牌饰,认为在草原游牧文化中,这一题材常见且有重要地位,至少战国时代已出现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汉代大为流行,这种题材的牌饰部分出自中原工匠之手,亦为汉代上层贵族所喜爱.此母题中的虚幻动物宜用"有角神兽"命名.  相似文献   

5.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各类战争的形式,不断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流、融合、汇聚,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秦王族消费喜好,体现出浓厚的外来文化因素,其中包括"骏良駃騠"。"駃騠"应是来自北方草原地区的畜种。"駃騠"的驯育,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贡献。"駃騠"可能先入于秦,体现了秦与北方民族的交通往来和文化联系。汉武帝时代开通丝路,《盐铁论·力耕》所谓"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的情形,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畜产史上秦人引入"骏良駃騠"的续章。"駃騠"很可能是骡,也不能排除是野马等其他草原畜种的可能。相关考察,还有待于文献研究和动物考古相结合的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出现也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但却有其自身发展的渊源.西周至春秋时期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已经达到草原地区青铜文化的繁盛阶段,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艺术风格.随着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青铜器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达到一致并有所创新,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艺术相互影响,加强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使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北方草原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各民族和各民族间的重大政治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生产关系大调整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价值。依据这些原理,提出了对进入阶级社会后北方草原文化历史三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北方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中悠久而古老的文化类型之一,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三大源头。北方草原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优秀成分在今天仍不失借鉴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选用的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中,以动物纹样为装饰的器物各个时期都有出现.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地理区域特点,而且还与中原文化有明显的趋同现象.其题材与装饰、造型艺术,清晰地反映了北方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缓慢而繁杂的变化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动物产生艺术审美的积淀过程,及其与中原文化多层次、多向性的相互影响、交融乃至融合的历程.下面拟就各个时期的馆藏文物作一探索,以求教于各方面专家.  相似文献   

11.
从装饰母题、装饰手法看,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家塬墓葬的草原文化因素与中亚七河地区的文化有许多相似性,战国晚期天山山脉已经成为连结这两个地区的通道;从葬俗看,张家川墓葬的草原文化是以直接的方式传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G.科萨克《斯基泰-伊朗动物纹风格的起源》一文展开,分析了黑海北部的早期斯基泰文化的谱系和内涵,并对动物纹风格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6,19(6):16-20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大体可以概括为以游牧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畜牧业为主,兼有农耕、采集、渔猎等类型的复合性经济类型。多次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民族大迁徙和政治统治权力的扩张与更替,推动了北方草原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整合。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区域形成的最显著、最生动的标识。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首先,总体设计科学合理。这套丛书将草原文化的内容作了科学的分类,对草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草原物质文化研究》一书,对草原物质文化中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草原民族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的形式与种类、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草原精神文化研究》一书,则分别对北方草原民族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作了细致的探讨。《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一书,分别对呼伦贝尔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草原饮食文化出现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距今50万年前.草原饮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在游牧民族诞生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草原饮食文化在内涵上呈现出草原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属性,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北方草原地区除了主体上的草原生态环境外,还有农业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又导致文化的多样发展,产生了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6.
阴河岩画     
阴河岩画阴河为老哈河支流,属西辽河水系。1992年,赤峰民族师专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继调查百岔河岩画之后,又在阴河北岸的浅山临河崖壁之上,发现了大量古代岩画遗存。阴河岩画的题材,可以大体上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纹图案四类,其中,以人物岩画...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大范围分散的特征增加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多地区分布的草原中找到能集中反映草原文化历史性特色和成就的地区,找到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体系中对中华多元文化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地区进行研究。要找到研究草原文化的突破点和集成点,就要从各区域、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中、从比较中选择确定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草原文化区域和民族。文中已经列举和尚未列举的生息在古代北方草原上的许多民族的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无论从内因、外因上,或历史的连续性上看都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具备了集草原文化之大成、代表草原文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岩画符号系统中,涡旋纹与同心圆重圈纹常会被相提并论,其实这两种符号不仅造型概念有别,图像原型也有所区别,因而在研究上应当区别对待。就数量与分布而言,涡旋纹远不如重圈纹在北方岩画分布中那样具有普遍性,却集中出现于两地,一是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岩画区,二是宁夏中部黄河东岸的灵武岩画区,后者是北方岩画涡旋纹符号最为集中与发达的区域。宁夏灵武涡旋纹岩画非常具有代表性。灵武涡旋纹岩画在贺兰山岩画系统中更清晰地反映了与黄河的特殊关系,是整个北方岩画系统中凝聚着黄河古代文化色彩的一个集生存与宗教祭祀为一体的古代图像志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