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效果评价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高风险期,建立和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科学有效的预防效果评价体系。本文就预防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组织系统和舆情信息检测系统的建构进行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者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正确定位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是有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前提。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突发事件的预警者及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者、控制者、责任者、沟通者。领导者要履行好这些角色,就需要认真领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期望,进行角色学习,提高角色认知,强化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来看,我区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点,其性质大多数为非对抗性、非政治性、人民内部性,极少数为对抗性、政治性和敌我性。我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与我区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凸显问题和矛盾密不可分。人民群众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当前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预警工作则是治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针对山东T市农村的实际情况,调研发现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工作非常态化,政府排查力度不够、农民反映问题难、农村社会控制弱化等因素阻碍着预警工作常态化开展。为有效转变预警工作状态,使预警工作保持常态化,须以信息运行为核心,拓宽民众利益诉求渠道,协调各种力量参与预警工作,确保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减少或避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俭 《新疆社科论坛》2010,(3):54-57,73
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力;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当。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存在偏差;公共权力运行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不健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系列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暴露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基层治理模式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把各地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经验汇聚成制度化成果,从地方治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路径.走向现代公共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公共理性之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制度化参与公共治理过程,并在完善公共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公共治理、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官民合作治理、社区公民治理"四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大治理"模式,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公共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生在民族地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当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是其中的关键,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即正确对待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转变观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道德素质,即摒弃官僚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防腐抗变;能力素质,即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果断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建立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并探讨了高校建立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部分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采取比较极端甚至不正常的方式,对各层次各类型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进一步看,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舆情常常具有自身特点并经常发生变化。从舆情角度看待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发现事件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新视角。认识和把握好舆情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调控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