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推动权利人为权利而斗争的是法感情,这些都是权利心理学的主题,可以成为初习民法乃至初习法律的"精神教育"。《为权利而斗争》著述中的诸多创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法律的效力与实效、法律与权利的相互关系、权利的概念、法感情等基础理论问题的新视角,促使我们反思并完善既有的相关通说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式法律制度能够提供秋菊讨要的"说法"。秋菊所谓的"说法",体现了她对自身权利的理解和维护,这种权利观与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种"说法"与国家正式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存在,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而不是因为制度,由于没有适时地把生活用语转换成法律术语,法律机器识别不了,才没有产生出想要的结果。村长身上所体现的只要"因公"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观,是实现法治中国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新兴权利作为一个松散的但又极具包容性的宽泛用语,经常在不同的或互有交叉的意义上被频繁使用。通过对新兴权利用语的梳理,在求得对"新兴权利"的某种共识性理解的基础上,对于个中的争议,主张新兴权利法律确认前与法律确认后的"时段连续性",主张新兴权利用语的"描述性"与"规范性"的兼容性,主张新兴权利的范围和类型受制于使用者选择的时空范围以及对法律权利的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4.
关于"可以P"与"可以不P"之间关系的争议由来已久。从法律逻辑上看,将二者等同起来是没有疑问的。但在法律实践中,不作区别地将二者的关系一概而论则是不妥当的。应当从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上,对授权性规范中的"可以P"与"可以不P"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权利质量研究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研究权利质量问题,应当拓宽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实证主义视角来看,权利的"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即通过把握权利的外在形态、整体数量、内在构成和基本性质,从整体上认识权利的质量问题,这有助于廓清权利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按照管理学上有关质量管理的"优劣"要求,权利质量可以理解为在法律发展中权利发展程度的"优劣",或者在法律发展中权利主体法律需要的法律满足程度和发展程度,以及一套有关权利的标准或者权利的价值体系;按照社会赋权理论,权利的质量状况取决于社会每个个体能动性的提高程度。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权利质量研究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权利指数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无不与权利相关,人们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通过权利,与社会发生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这样认为:权利是建构法之大厦的基材;是编织社会关系网络之主线。因此,通过权利加深对法学理论的认识和社会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法学解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法学维度看,以人为本暗合了权利本位法律文化的特质.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包含了所有抽象的没有任何差别与社会属性的人,不论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种族等.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权利为本,而不是以人的义务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民主社会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且,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理隐士杨黼为例,探讨了"隐"的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意义.作者认为,杨黼之隐,是一种与权力无关的社会价值,也是一种反观社会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有关皇权与绅权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法律阐释的原则是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这关乎西方法哲学传统中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无休止的论争。自然法持有"法律因正义而生"的论点,要求从道德意义理解法及"普世性"的诉求遭到了批判;而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因命令而制定法律",将事实与道德性二元分离,试图否定最高"价值"维度来创建法律科学,则造成了陷入经验主义的危险。这两种理解均是误解马克思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根源。当我们借助马克思历史科学的视角便可以看到,马克思既通过揭示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颠覆了法律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思维,又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瓦解了自然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的"双重超越",建构了通达"正义的生活秩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作为<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利给予积极承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充分保障.接受教育是公民实现劳动权利的前提;教育是公民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公民享受文化权利的基础.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权利"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巨大变迁,表现为从"主体--客体"结构到"主体--权利--客体"结构的变化.权利概念虽然在构建德国民法体系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德国民法典采纳的权利主导模式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法律考虑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形下,一味地以权利归属的界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法典化是一种法律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应当"作为一种法律规范语词形式,在中国大陆立法中广泛使用且相当混乱,公法与私法法律规范不分,权利性法律规范与义务性法律规范不分,导致理解与适用上的歧义。"应当"在民事法律规范中是提倡性规范、非义务性规范,建议用"应该"取而代之,而现行语境下具有命令性规范意义的"应当"一词用"必须"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3.
国家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题.建立富强文明的中国现代国家是严复的毕生追求.受英国自由主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根据对nation-state的不同理解,严复建设中国现代国家思想的取向,区别于民族主义叙事下的民族国家,而呈现出一种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国民国家意味.这种国民国家形态强调国民—国家的一体结构,即现代国家的生成和现代国民的创造在互动中同步进行.对于严复国民国家建设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通过三对范畴进行分析和理解,即:道德性的自由与非道德性的权利,儒家式"君子"与现代性"个体",传统天下与现代国家.通过对严复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处理好当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提供理论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受到侵害的原因与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问题一样复杂多样,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由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拥挤性、"父权社会"结构和男权主义文化以及法律与政策的漏洞所决定的.只有从父权结构、根本法律和专门法律配套、社会特别是村社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变革或改造,才能真正保护我国农村离婚妇女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5.
"权利泛化"意指一种缺乏法权基础的社会现象,兼具描述性和规范性."强权利泛化命题"主张权利泛化是一个伪命题,不仅因为它与权利膨胀、权利滥用以及权利冲突存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也因为权利泛化在正式法律场合不可能存在,而在公共辩论中也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权利成本以及权利乌龙引发出的权利指责无论在道德还是政治层面都更难以对权利的内在价值构成挑战.每一次权利实践都是一次关于现代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操练,作为一种警醒的权利泛化反而提醒我们要继续尊重和捍卫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被申请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直是司法领域的难题.现实案例中涉及保护性约束措施的适用异化、强制医疗程序解除的困境等问题.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分析,法律规定不完善、相关单位对法律的理解偏差、"担责意识"干扰、"人身危险性"认定不一以及申请解除人的知情权缺乏保障是导致相关问题的主要原因.以被申请人的权利保障为出发点,应该完善相关规定、规范法律适用、避免"担责意识"干扰、规范"人身危险性"认定标准以及保障申请解除人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权利是被社会认可的自由,自由是被认识和正确利用的必然(规律)。社会认可权利的方式有道德和法律两种,因而道德和法律也就成为衡量权利合理性与划分权利种类的标准。权利不是天赋的,而是社会赋予的。它因人的降生而生成,随着人的能力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权利的历史可分为等级特权和平等人权两个阶段。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依附于它,所以背离人权的"权利"是值得怀疑的。近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们权利意识觉醒的时代,人的任何行为都会以权利为理由,几乎一切社会运动都会喊出"为权利而斗争"的口号,而且也往往会提出一种新的权利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权利的本质,区分其种类,找到判断其合理性的标准。这样,我们才能不陷入"权利的迷宫",正确地区分真假权利,也才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法老时代埃及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她们可以参与政治并拥有政治头衔和宗教头衔,经济上比较独立,在法律中也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同时还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并在婚姻家庭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主要从妇女享有的经济权利、埃及男女两性的婚龄差距、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及与社会的交流等方面剖析其原因,从而加深人们对古代埃及的经济生活、宗教生活、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等各个方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法律、经济、社会3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制约这一制度实施的法律障碍在于是否会对公有制造成冲击、是否会悖离代际公平的理念、法律配套不健全,进而以权利设置的法律逻辑,即权利性质、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权利期限为线索探讨突破障碍的法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间社会契约的<"五月花号"公约>虽然简短,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宪政价值:第一,政府是人民同意的产物;第二,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人思想及信仰自由的权利;第三,宪法、法律与公职权力的目的是对上帝所赋予的自然权利的确认与保障;第四,人民遵守法律的道德正当性在于人民的自我承认,守法是人民自我约束的一种义务体现.<"五月花号"公约>是清教徒进行自我社会管理的体现.正是基于这种契约理念,它才孕育了美国民主以及宪政法律制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