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农民的思想观念及组织程度等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差距,这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和城市养老模式的不同.通过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概念的区分及结合对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考察,文章认为双元养老模式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优选择,现阶段应着重提高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向社会养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庭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的结构性冲击下,养老功能的发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新农保政策也因制度设计缺陷无法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农村现行养老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鉴于家庭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让家庭之外的社会资源注入家庭内部将家庭养老功能外化,通过增强内力——家庭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家庭政策支持),壮大外源——政府、社区和集体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和外源给予强力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养老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家庭作为老年人获得经济保障、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的基本单位,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由于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老龄化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家庭养老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不仅在养老制度上应以予以完善,而且应该逐步建立以家庭、政府和社会多元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养老面临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代际支持弱化的问题。要走出目前农村养老的困境,必须选择“社会养老保障为主导并充分结合社区服务和家庭保障”的复合型养老保障模式,并且依靠完善养老立法和发展农村老年组织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是中国21世纪的重要人口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基本问题。在老年负担日益加大、养老资源面临诸多困境、老年照护能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如何根据积极老龄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探索和构建多元化智慧养老模式,引导和鼓励智慧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研发和推广老年智能产品,加强和推进老年环境适老化、智能化建设,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加强和提高智慧养老队伍素质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必将成为满足老年多样化需求、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面对急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逐步形成了以社会养老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但巨额的财政投入 ,使其在财政上遭到了挫败 ,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国和韩国 ,目前都实施以家庭养老为主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 ,但都存在着社会养老保障滞后于老龄化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毕梦莹 《金陵瞭望》2011,(14):38-38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缺陷日益凸显.而日益发展的城市社区.使得我们加快了对城镇养老保障漠式的探索——尝试将家庭和社区结合起来。发展家庭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北京市存在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以及高龄老人增长等诸多特点,针对此现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给北京的养老保障事业带来的严峻挑战,表现在对养老保障基金的需求、对未来养老福利机构的需求以及未来养老保健护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指出人口老龄化给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和深刻的,当然,为应对这些考验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