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针对喜剧剧本的语用学研究从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等方面对其幽默性进行解释。从语用预设角度探究其幽默性的研究反而较少。本文重新考查了语用预设的特征,并以此出发,从说话人、听话人两方面就《说相声》语言幽默性展开详尽解读,试图找到触发其语言幽默的语用预设因素。分析发现,因可取消性而致人物认知冲突并因此触发幽默乃《说相声》语言幽默性的主要构建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英语幽默语言进行认知解读有助于了解英语幽默语言的生成特点。本文就《英汉幽默词典》展示的英语幽默语言从隐喻、象似性和意象图式三个认知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缩略语的生成一般遵守避歧原则,但英汉语中均存在不少违反避歧原则刻意借用已有语言形式生成的借形缩略语.按照齐夫法则,借形缩略语通过形式整合体现了说话人的经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是基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生成,它们很好地契合了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建构机制.此外,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还有助于人们以相对较小的信息加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用效果回报.  相似文献   

4.
模因在相声和小品流行语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流行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和小品中的流行语现象,相声小品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和幽默机制,将流行语嫁接到相声小品上或将模因变异使弱势模因变强,旨在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幽默指数,从而在相声和小品中发挥出特殊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触发模因新生。  相似文献   

5.
幽默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幽默语言是幽默的一种常见体现形式。喜剧中存在着大量的幽默现象,提供了研究幽默语言的丰富的语料。文章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美国喜剧《阿尔法屋》中的幽默语言,引发英语爱好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深入地理解美式幽默,对美国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阐释语言文化发展规律的一个新兴理论,也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中拥有巨大研究潜力的焦点之一,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当代艺术形式,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交际形式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白云黑土系列喜剧小品口语文本中的各种制笑语言模因变体以及其言语幽默机制生成的模因理据,在扩大模因语言研究范围并在喜剧语言欣赏及使用方面给予启发。  相似文献   

7.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一套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该节目邀请一些影视明星作为嘉宾演员,没有台词,没有剧本,以高难度即兴发挥的表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幽默语言为其重要特点.运用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框架转换理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该节目的幽默语言进行认知解析,以期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本山喜剧小品言语地域色彩和时尚色彩的渗透与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语言和语用常规的偏离是喜剧小品言语生成幽默的重要手段。而赵氏小品言语的幽默生成又有其独特的偏离方式。本文着重从地域色彩和时尚色彩的渗透与碰撞入手,深入到语言层内部,探讨其言语的偏离特质。  相似文献   

9.
一 从笑的心理机制分析,我们可把喜剧样式,相对划分为讽刺与幽默两大基本范畴,前者象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等,后者就如丁西林的戏剧了。讽刺喜剧,用鲁迅的那句名言:“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来注释,是恰当不过了。讽刺喜剧在设计戏剧情节时,常常用误会巧合,冒名顶替,调包误认,微服私访,藏匿窃听等大胆的夸张,出人意外的突变,违反逻辑的失常手法,把生活现象加以变形扭曲,在舞台上展示一幅幅活动的漫  相似文献   

10.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语言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了解幽默言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完整并且深刻地理解幽默话语的内涵。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大框架里,以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及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人物的语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和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语用范畴的别解是广泛用于多种语体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法,有轻松、幽默、诙谐、新颖的表达效果.别解有独特的构成方式,通过利用同音、多义、结构重组等语言机制和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创造出别致的新义,并与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变异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看《水浒》,使人忧,又使人乐;让人哭,又让人笑。确切地说,《水浒》是一部涂抹着悲喜剧色彩的作品。全书后五十回,悲剧性强烈,但前七十回却有颇为突出鲜明的喜剧描写:那令人舒心开怀的气氛,那欢快乐观的格调,那形形色色的喜剧性人物,那使人捧腹的情节波澜,那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生动场景,特别是那多姿多彩的喜剧形态,象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滑稽喜剧、抒情喜剧等等,部各呈丰姿,各具韵味。但不论是构置喜剧形态,或是组织喜剧矛盾,还是形成喜剧因素,都必须借助于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和诱人魅力。对此,《水浒》作者确是出手不凡、颇有造就,不仅娴熟驾驭了独特的喜剧手段,而且还撷取其他一些手法,赋以喜剧的特定因素。择其要者,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4.
《星光大道》把节目办成一个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喜乐汇",各种喜剧艺术的形式融入歌唱真人秀之中,主持人也汇集多种喜剧才艺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基于受众的欢乐心理机制,《星光大道》的喜剧化策略获得了节目收视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小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风趣、雅俗共赏、针砭时弊的语言风格。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探析喜剧小品《不差钱》的语言特点及其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悲剧美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美也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是笑的艺术,无笑便不成其为喜剧.读我国古典喜剧,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喜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如元代郑廷玉的讽刺喜剧《看钱奴》,会使你发出尖刻的冷笑;明代徐渭的滑稽喜剧《歌代啸》,会使你发出捧腹的大笑;元代康进之的幽默喜剧《李逵负荆》,会使你发生诙皆、轻快的嬉笑;而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这些歌颂性喜剧,则会使你发出惬意的欢笑.喜者,乐也.观赏喜剧情动于衷,必然形诸于外.没有笑声,喜剧的喜又何从谈起?清初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在其著名喜剧《风筝误》的收场诗中写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他要把他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象那大肚子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他那支“秃笔”可见在剧作家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钱钟书对中外典籍的评述及其作品中抽绎出有关他创造幽默喜剧笑的论述,并从幽默的喜剧笑发生的个体性特征及其产主的根源、喜剧性笑理及创造喜剧笑的机制及技法等三方面考察了钱钟书创造的繁的喜剧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情景喜剧以幽默为目的,字幕翻译中的言语幽默是否能够逗笑译语观众直接影响到一部喜剧在别国的传播和接受.考察《查莉成长日记》字幕中言语幽默的再现,发现译文通过直译、意译加注等形式基本再现了源语通过对语言的玩味制造的幽默.对于文化专属类幽默,译者凭借对译语观众文化语境的判断,以灵活的方式再现了此类幽默.但该剧也存在字幕格式不规范、注释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识解理论中的视角和突显两个方面为基本切入点,探讨名转动词生成的认知机制.其结论:名转动词的生成与语言使用者的识解方式密切相关,是其特定的视角定位和突显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沿着《金瓶梅》所开辟的语言艺术的口语化、通俗化道路继续前行,运用方言来创作的,并把这种口语化、通俗化发展到极致,其语言风格有着十分明显的俚俗化倾向。这种语言上的俚俗化浸染着浓郁的喜剧美,这种喜剧美常常表现为轻松、幽默、朴素,它把文中的美、非美与丑等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粗俗而且充满着生活情趣的气息,形成小说幽默诙谐、质朴热烈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