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暴露出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几近瘫痪、疫情应急信息系统缺失、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与管理滞后以及“平战结合”的医疗应急演练匮乏等。结合江苏省的实际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疫情应急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取得零的突破,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机制亟须完善,以及疫情应急演练机制需要率先建立。为此提出建议如下:提高认识,加快形成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共识;从应急管理全过程健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江苏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建设江苏疫情应急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部署建设重大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与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的运行机制;拓宽思路创新卫生应急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在运行中暴露出组织领导、监测预警、信息公布、物资储备等方面的不足。文章通过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立法现状的梳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的不足,比较国外成熟法律和管理模式,从传染病防治和应急体制机制、传染病分级、监测系统与信息公开、应急储备系统、应急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舆情预警对区域协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舆情发展演变特征,将PSR模型应用于区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预警中,从预警目标、预警内容、预警主体和预警规范多维度构建区域舆情预警理论框架。从协同视角出发,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构建由舆情预防预警、信息监测研判、预警联动处置以及预警工作总结四部分组成的京津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预警协同机制。最后从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应急信息、应急宣传四方面提出京津冀协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区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预警水平及其协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继2019年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从2020年3月初也相继陷入疫情防控危机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近百年来世界面临的辐射速度最快、危害程度最大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中国防疫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中国政府高效决策,快速切断传播链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全国医疗资源应对疫情;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追溯疫情源头.目前,全球抗疫局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持续优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动员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灾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才能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学施策、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和早期预警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隐患的关键环节。协同治理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突发危机的应急管理。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预警实践为例,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法治保障、信息共享、网络协作、应急培训和属地联责等要素为载体,以社会各方参与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路径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信息公开共享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2019年末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的公开共享受到广泛关注,建立高效运行的信息公开共享协同机制已经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然要求。随着海量信息和大量数据的生成与涌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公开方式、共享机制与传播模式对于战胜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值得深入反思。通过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从爆发到目前逐步进入"缓解期"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共享情况进行分析与回顾,形成多学科视角下信息公开共享的经验认识,梳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分析信息公开共享机制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优化信息公开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减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设计高效的人道主义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和疫苗三个维度,梳理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急物资管理研究进展。其次,从路径规划、选址-运输两个方面,总结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灾害垃圾管理研究现状。再次,根据任务类别,剖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最后,从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灾害垃圾、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给出了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基于全局与多主体视角的灾害垃圾管理问题、基于多维度的社会力量管理问题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应对自然及事故灾害、社会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危机的能力也应该随之提升。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反应机制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图书馆界,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置于社会应急管理背景下的研究尚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期望借助本类研究,提升图书馆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服务水平,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针对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提供的应急服务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提供高效、优化的应急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明确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为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机构与职能部门、应急资源调配机制与应急管理信息,以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为角度,深入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策略,以实现快速决策和精准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均无授权哪个部门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国家制度的授权条款,而《卫生部关于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只是以“卫办发[2006]79号”的文件形式颁发,存在一定的合法性隐患。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该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必须对社会、对各有关部门做出事件的基本描述,并重点提出注意和警醒的信息,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来说,也就必然涉及到疫情信息的披露,故不能认为“地级市政府不是法定的发布疫情信息的义务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就疫情事件的信息披露、预警信息发布的规定,概念不清、互不协调、授权混乱。应统一授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以及“传染病预警”“相应级别的(突发事件)警报”的发布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