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2.
楚辞派初探     
楚辞派,又可称“屈骚派”。最先注意这个文学流派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里指出,楚大夫屈原创作了以《离骚》为首的一批作品,倾诉自己为国事而生发的“忧愁幽思”,嗣后便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国文人,“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写出了类似风格的作品,见称于世。继司马迁之后,刘向编辑《楚辞》和班固序《离骚》时,把这一流派的成员扩展到了西汉,认为贾谊、枚乘、淮南小山、司马相如、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扬雄等,皆宗法屈原,“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他们的意见,获得了后人的认可,如王逸的《楚辞章句叙》说,不仅楚人以屈原作品相教传,到汉武帝时刘安作《离骚经章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最早提到屈原其人的,从现有文献看,是西汉初年的贾谊。《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记载:“自屈原沉汩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这就是著名的《吊屈原赋》。但贾谊只是伤悼屈原的不幸遭遇,而未曾涉及他的作品。最早涉及屈原作品的,是淮南王刘安。后来则有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的司马迁,以及刘向、班固、贾逵等。王逸《楚辞章句》云:“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这表明两点:(一)刘向、班固、贾逵等人曾为屈原作品做过注释解说。这些到王逸时还曾见  相似文献   

4.
浅论《离骚》王注与洪补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又是战国、秦、汉几百年间屈原作品研究成果的总结。《离骚》等作品的感人的爱国激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使得这些篇章在屈原怀愤自沉以后,就在楚国人民中广泛地“相传教”。到了两汉,从高祖、武帝直到章帝等,许多帝王都爱好楚声。武帝还特意命淮南王刘安作《离骚经章句》。刘向典校经籍,把屈原作品和宋玉、贾谊等作家模仿屈赋的作品都辑在一起。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写作富有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家。屈原和他们的创作都著录于汉代典籍。西汉末的大学者刘向把在他之前富于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品编辑成册,称为《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一书作了注解,称《楚辞章句》。这部书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6.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7.
今天能够见到的较早《楚辞》传本有东汉王选的《楚辞章句》。王书包含在(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内。后人研究《楚辞》,无不以王选传本为圭臬。王选书共十七卷。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前十卷为先秦楚人(主要是屈原)作品;自《惜誓》而下的后七卷为汉人(主要是西汉)仿作,或悼念屈原,或以“促言体”写出设想的屈原的自怨自伤。研究者多半全神贯注于前十卷,对后七卷大都漠然视之。其实,后七卷往往蕴含着研究屈原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别是对屈原身世的探索。《楚辞章句》卷十三《七谏》系西汉武帝时人东方朔的作品。东方朔和…  相似文献   

8.
《招魂》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招魂》为屈原作以招君王之魂一说,几成定论。但司马迁读“《招魂》,悲其志”一语,为两可之说;分析司马迁说与刘向、王逸说,并从目录学等角度考察,《招魂》的作者为宋玉而非屈原。而从非屈原作品所以能入《楚辞》的情况看,《招魂》所招的对象只能是屈原;招王说是建立在《招魂》的礼制为王者的礼制这一前提上的,而以之比观屈原自传性作品及其时(或稍前)的别的书文,这一“前提”,实来自想当然。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政治上失败之后,写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以抒愤明志。他的诗作因为用的是楚声,故世称“楚辞”。对楚辞的研究在西汉即成为专门学问,产生了不少楚辞作家和研究楚辞专家。这种写楚辞、研究楚辞之风,至东汉而不衰。西汉大学者刘向受诏校理旧籍,根据所掌握的丰富资料,继《诗经》之后,编辑成我国另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楚辞》。刘向校书,著有《别录》。向死,其子歆也是西汉大学者,受诏继承父业,撮取《别录》的指要著《七略》。东汉大史学家班固撰修《汉书》,又删《七略》之要而成《艺文志》。《艺文志·诗赋略》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此二十五篇必在刘向所编辑的《楚辞》中。东汉王逸穷毕生的精力研究楚辞,即用刘向所编辑的  相似文献   

10.
一、绪论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古代楚国人。他是中国《楚辞》的尊定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他的《楚辞》文学不仅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日本和越南,尤其是对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根据现有资料,考察屈原《楚辞》对朝鲜诗歌文学,尤其对郑澈歌辞创作的影响,同时考察朝鲜接受屈原影响的几个特点,这将对中朝文学比较研究具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11.
楚辞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七录》起,几乎所有公私书目都为《楚辞》特立一类,其原因有二:1、《楚辞》独特;2、其影响大.从“楚辞学”的角度考察,《楚辞集注》增贾谊二赋,乱了《楚辞》之体.六朝人将《楚辞》当“屈原集”看,故刘勰评价屈原,不仅取证于其作品,亦引宋玉代屈原立言之《招魂》与《九辩》为例.  相似文献   

12.
楚辞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典籍来看,最早评论楚辞是汉代。刘安奉诏作《离骚传》发其嚆矢,司马迁撰《屈原列传》、刘向编纂楚辞专集奠定基础,王逸著《楚辞章句》集其大成,形成了楚辞研究史上第一个高潮,开楚辞学之先河,掀开了楚辞学史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他的伟大作品。自汉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大都推重屈原和《楚辞》。直至现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还盛称《楚辞》“卓绝一世”。郭沫若更有题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专论,闻一多也有题为《伟大的人民诗人——屈原》的专论,都肯定了屈原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刘勰始从经学中挣脱出来,多着眼于文学加以评骘,是其进步之处。《辨骚》列举十一篇《楚辞》作品之名,对于考辨六时期《楚辞章句》十一卷本,极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其时正是诸侯兼并加剧的年代。刘向在《战国策序》中说:“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出身贵族又与楚王同姓的屈原,眼看楚国逐渐由强到弱,由盛及衰,怎能不忧心如焚。他决心辅助怀王振兴楚国。但腐朽的保守努力却使他遭谗见疏。他身虽被逐,心仍系于楚王,他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谠言直谏,期望楚王能效法前贤,遵道得路。他虽屡遭失败,可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下求索,为实现理想不懈地奋斗,又始终不愿离开楚国。在那楚才晋用的年代,什么力量牵系着屈原如此眷恋楚国?我认为爱国主义是屈原的精神支柱。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九章》包括屈原所作的九篇较短的诗歌,大都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因为内容相近,后人把它们编集在一起,叫做《九章》。正如宋人朱熹所说:“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涉江》是《九章》的第二篇,写于屈原晚年被楚顷襄王流放江南之后。“涉江”就是渡江而南的意思。当时楚国统治者已昏聩到了极点,内忧外患,国势殆亡。屈原以经世之才,“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王逸《楚辞章句》),在流放中经历了艰苦的行程。诗人在诗中纪述其渡江南下的历程和当时的心情,申述其志行的高远和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后期,秦楚尖锐对立,楚怀王成了被欺诈、被侮辱的悲剧形象,楚人蒙羞,啣恨百年,不忘报仇雪耻。此乃《招魂》、《大招》和以“存君兴国”为主旋律的屈原作品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 '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世相教传 ',汉代人的记叙必有事实依托,但具体细节莫可踪迹。在楚辞文本传承、解说衍生、诵读不辍诸方面,贾谊、刘安、司马迁、刘向、王逸、郭璞、刘杳、刘勰、萧统、智(道)、公孙罗、李善、五臣、王勉、大江匡衡(日本)诸先贤在楚辞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出具体篇名。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有限,而且屈原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二十五篇之篇目迄今尚未论定。有几个争议较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篇目的确定:《九歌》的篇数问题;《远游》的作者问题;《大招》和《招魂》的作者问题。在综合文献考证和前辈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篇目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19.
一、屈原故乡的记载《屈原列传》没有记载屈原的籍贯。屈原故乡在哪里?两部主要辞典,几部流行较广的中国文学史,大都没有明确交代。看来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水经注》根据《宣都记》明确记载,秭归,是屈原的乡里。楚辞学界一般都承认,今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多。也就是说,屈原是楚国秭归人。  相似文献   

20.
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村时彦(1865-1924),日本明治大正间汉学家,尤精于楚辞.他对楚辞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集收藏《楚辞》类典籍一百余种,其中有善本(明刻本、清初刻本)二十余部,日本刻印本十二种,西村手抄本二十七种,多为中国学者所未见;(2)西村藏书多有批校、考证,并完成研究性著作四种:《楚辞王注考异》一卷、《楚辞纂说》四卷、《屈原赋说》二卷、《楚辞集释》不分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