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对我国农村当前的基础条件、建设重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发展趋势的分析,依据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5大类22个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力求能够全面、科学、准确覆盖和描述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开发人力资源、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农业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农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并在为“三农”服务中彰显特色,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宁区横溪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实施“人才兴镇”战略,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培养潜在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在农村,落脚点也在农村,“以农为本”是关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农民文化素质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当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破除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的障碍,尽快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各项事业发展的“三衣”政策,使农村增加了积累,特别是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建设新农村,重点和难点是贫困地区,最艰巨任务是重点县和重点村,关键在贫困村。因此,加大对重点县和重点村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新农村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力推进我市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点县和重点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集中智慧和力量,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快重点县和重点村脱贫与发展的步伐,确保小康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7.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载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矛盾在所难免,只要遵循哲学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会战胜各种困难,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本文在概述了“三下乡”活动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科技文化卫生方面,就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方针,是农村发展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系统分析与总结了这一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面临的六大限制,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六大建设重点,指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大力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才能最终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的5个方面要求,其中有4个方面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一、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按…  相似文献   

12.
陈勇  王兰英 《金陵瞭望》2006,(23):29-30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概括,这20个字当中.把“生产发展”放到了首位。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来看.它包括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没、文化建设、社会建没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在这条意见中.“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也列于首位。由此可见。加快生产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和首要任务.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和村容的整洁.管理民主和乡风文明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谈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尽快实现城市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农民的意愿和目标。《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蓝图和标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重要途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韦开寅 《金陵瞭望》2009,(11):89-8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光看田野村庄是否有楼房庭院矗立.村民出行是否以车代步.百姓穿戴是否整洁光鲜,更要看农村建设是否田成方、沟成渠、塘埂翻新波、田埂变大道、路旁成绿荫。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女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女性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促进农村女性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离开农村女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就谈不到农村女性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成效。农村女性发展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女性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反映着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之“新”,关键在于通过创建新的法律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农村民间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作为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和新农村法治建设实质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基于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农村民间组织对基层法治建设显示出重大推进作用。本文围绕新农村法治建设,着重论述了农村民间组织在奠定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等诸多方面所呈现出的现实价值,以期重视民间组织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新农村的法治建设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广西自治区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一个探索性举措,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业生产发展和调解农村纠纷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运行机制问题和局限,这进一步表明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通过“政府下乡”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完善政府下乡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农民主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以人为本”具有双重意蕴:第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靠农民建设新农村;第二,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以上两点,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下,用系统思想和全新理念指导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和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周期性长,任务艰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农”问题缘于长期的小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但最根本的是新发展方式的选择,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