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幸福悖论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目标.然而,一直以来对于经济发展的片面追求让人们忽视了幸福的重要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蓦然发现,原来经济并不一定与幸福成正比.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幸福水平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如是产生了幸福悖论.幸福悖论的产生正是由于人们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即经济与幸福的正比关系出现错误,因而,通过对于幸福的涵义的理解,以及影响幸福的因素的分析,我们就能揭示出这种错误,从而幸福悖论也就得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2.
经济与伦理,在哲学的层面相通。“经济冲动”,不应当只是经济学的概念,更应该是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法哲学概念。将经济冲动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学视野,不但导致了现代经济学的诸多理论困境,也导致了现代文明的诸多现实缺憾。作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冲动以意志自由为本质,它逻辑地包括通过创造和分配财富满足人的客观自由和外在解放的需要,与通过摆脱情欲束缚的主观自由即内在解放两方面。以意志自由诠释和规定经济冲动,可以使经济发展摆脱“自由的悖论”和“恶的发展”的厄运。对现代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可以成为直接的理论资源的是19世纪的三种关于经济冲动的理论模型,这就是巴斯夏、黑格尔、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冲动的法哲学模型是由动力结构、行为结构、目的结构构成的有机体系。“经济冲动”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实现由经济学向道德形而上学的概念转换(1)从“需要”到“需要的体系”,从价值体系与社会体系两个结构概念地解决经济冲动的动力结构中的客观自由与主观自由,以及经济与伦理、道德内在一致性的难题;(2)从“劳动”到“集体行动”,概念地解决如何将由“需要的体系”产生的“个体活力”凝聚为“集体合力”,以及“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难题;(3)从“财富”到“幸福财富”,使财富成为幸福的对象,并与幸福相统一,概念地解决现代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幸福指数”与“痛苦指数”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幸福研究是当今学术界深入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范畴主要涉及基础理论(包括内涵界定、本质属性、结构要素、元理论学说)和专题研究(包括幸福感、幸福观、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民生幸福、幸福悖论、幸福问题、幸福归因、幸福路径)两大部分,并呈现出一定的现实性、多元性和实证性特点。但对于幸福因素的作用机理、幸福构成的特殊差异和幸福研究的实践创新尚需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幸福研究的理论创新、方法突破和实践深化留下了深入研究的发展空间。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幸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中国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幸福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幸福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幸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问题进行追问和研究,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述者之一。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这两本著作中,他是古希腊时期对于幸福论述的最为深刻、系统的,仅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自身的幸福论体系,学界把他的幸福论划分为涵盖论(inclusivenotion)和理智论(intellectualismnotion),主要就亚里士多德两种幸福的观点做出梳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消费的伦理目的在于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幸福。市场经济时代,参与消费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必要保障。然而,消费主义的全球范围内的辐射与接收,"消费—生态"悖论也迅速在世人面前拉开帷幕,使得消费对人幸福的感受呈现出边际递效应。"消费—生态"悖论的实质其实在于消费链上制度伦理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趋势。一般来说,个人对自己幸福的过去评价低于现在,均低于将来,即认为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这一评价轨迹在乐观/悲观者,抑郁/非抑郁者,不同年龄段等人群存在差异。不现实的幸福评价轨迹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一般趋势通常用认知和动机机制来解释。今后应当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探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安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0):126-127,131
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最终目的在于什么,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培养对象,应该拥有怎样的幸福观。从多方面做起,积极营造获得幸福感的良好环境,更好地获得幸福感。同时运用悖论思维,认识、理解培养正确幸福观过程中出现的悖论问题,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福哲学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哲学以幸福学为其理论前提,它与传统的从哲学角度看幸福问题的"幸福的哲学"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幸福哲学"与"幸福的哲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是辩证的统一,个人幸福的获得既靠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能力,同时也靠其生存环境与社会制度;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是幸福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实企业中遇到的实际激励问题入手,通过介绍“幸福学”的有关理论,探索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义悖论包括所有悖论,而狭义的语义悖论与直观悖论和决策悖论相区别。直观悖论涉及语义分析与直观事实之间的背离,其中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直观悖论包括芝诺悖论,复杂的直观悖论涉及对“直观事实”的解释或认识,就是所谓的“认知悖论”,如意外考试悖论。决策悖论是语义分析之结果的应用困境,它的产生常常不仅来自语义分析,而且来自价值分析,如囚徒困境。一些最简单的决策悖论只涉及操作而不直接涉及价值,故而称之为“操作悖论”,如理发师悖论。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悖论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以双信封悖论为例来说明有些悖论不只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他的幸福观是其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他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认为幸福在于德性,实践性的现实活动;指出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太理想化、圣化。不过,其幸福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渴望尘世幸福而不得的忧郁的诗,北村的《活着》则是一首追求尘世幸福而可得的平安的诗。对比这两首诗歌描画的幸福图景,幸福的起点是明天与今天、幻想与耕耘;幸福的表达是怯懦与勇敢、矛盾与和谐;幸福的属性是自爱与爱他、活着与死去;幸福的结局是破碎与坚实、忧郁与平安。对于接近幸福的路径,海子走的是一条哲学的路径;北村走的则是宗教这一路径,两种路径导致了对幸福而歌的忧伤与平安、幻灭与坚实。  相似文献   

14.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立足于围绕人的需求、人的幸福。加强幸福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教育。一是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二是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三是培养健康人格,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四是帮助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目的是其人生观教育的重点。针对有的大学生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提出的诸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是伟人标准,高不可攀”之类的质疑,从幸福观教育入手,创新教学内容,将其分解成“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和“高尚的人生目的就是将追求幸福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讲授,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目前西方科学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领域,西方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三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在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内涵与幸福感相类似,文章通过儒释道三家对"乐"的解读,意图对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进行探查、梳理,以期能丰富对幸福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好生活”需要“好世界”.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对外部实际生活世界的认知有限,因而将幸福视为神谕在人间的展开.不论在当时的哲学还是文学悲剧中,宿命论是一种主题.苏格拉底通过对“好东西”这一概念的分析,将诸神的幸福从理念上拉回到人间,从而揭开了人类可以自主追逐幸福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