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对欧贸易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国际法可以为重庆开展对欧贸易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为中欧贸易、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对中国经济转型起重要作用的物流业获得飞速发展,不仅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且已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新经济与新生活时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关节。2011年3月,自重庆出发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境。从此,铁路开  相似文献   

3.
欧洲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端节点,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的贸易潜力,选取位于西欧、南欧、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区域中的21个典型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分析欧洲各国与中国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2006—2015年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不同层次制成品贸易的互补特性,并给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进一步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和沿线地区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以对外投资为主题,并将能源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作为"一带一路"终点的欧盟,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同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中国对欧能源投资,有助于确保欧盟能源安全并促进欧盟能源转型,同时带动双方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给中欧能源合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中欧双方应着力于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沟通,以共同应对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如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从中欧班列运行中的换轨问题出发,从轨道标准的协调统一切入,论证了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据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最后就如何推动中欧班列轨道标准化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欧班列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血脉和经络。班列提单改革不但可以引领欧亚陆路贸易规则的发展,亦有望推动“一带一路”由“政治驱动”向“规则驱动”之重大转变。经过多年改革探索,从单证条款、三方融资协议,到单证流程、全程控货,一套成熟的班列提单模式已形成。然,亚欧两大“铁路运输公约”和国内立法的提单规则急需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寻求突破,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法律支撑,助力亚欧铁路运输规则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与区域治理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本文以全球11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8年各国贸易层面的基础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一带一路"倡议效果,全方位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畅通方面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促进了对外贸易畅通,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便利、设施联通以及文化效应实现。  相似文献   

9.
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陆海双向全面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创举,"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和"加强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战略导向。文章将国内经济地理和国际经贸关系两个理论范畴进行有机结合,基于国内省域分析和国际竞争互补关系分析,探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国内外经贸基础,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视角下的发展路径。首先,以点轴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构建起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理论本质是对内形成西部开放发展聚合轴、对外促进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乃至衔接"一带一路"。其次,在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视角下,立足国内尺度范畴,基于1987-2018年的省域进出口数据,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开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应用引力模型计算"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结论表明,从西部开放经济的省域地区格局来看,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整体居于优势地位,且西南各省份间经济联系紧密,依托"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点-轴"空间发展形态日趋成熟;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且西北各省份之间、西北与西南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为"点-轴"空间形态延伸拓展的潜力方向。再次,立足国际尺度范畴,通过核算中国与东盟10国的2003-2018年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互补指数四大指标及关系网络刻画,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竞争及互补关系共存,中国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接近,在出口方面存在较高的贸易竞争性但同时又有较高的贸易互补性,在钢铁、机械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领域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中国与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尼、老挝等东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大,存在较低的贸易竞争性和较高的贸易互补性,在钢铁、机械运输设备、纺织品等领域垂直分工的产业间贸易潜力巨大。最终,提出空间融合扩展的全面开放路径、产业互补发展的协同增长路径、贸易物流发展的双向畅通路径和区域协调机制创建的政策沟通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西部高校应承担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西部高校理应而且也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在对西部8省(区)34所高校1149名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前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存在教师对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和意义认同感较高与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水平较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文化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因此从政府、西部高校自身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提升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国未来客货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客货运运输的必要节点,发展多方式、综合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最优化地组织客货运集散及提升运输效率.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从国内外先进综合交通枢纽研究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发展综合交通枢纽的策略及建议,为今后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构建区域竞争新秩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一倡议在当下表现为区域合作机制,但以构建多边机制、服务于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为最终目标."一带一路"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但并不排斥竞争,伴随这一倡议的多边特征逐渐显现,公平市场将成为这一宏大格局的重要内容.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竞争规则充分注意到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并基本延续多边层面现行安排的行为导向,能在区域层面将"一带一路"中有关公平市场的政策内容转化为规则,促成区域竞争新秩序的构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法治化建设,与更高水平区域自贸协定对接时坚守行为导向,促成区域竞争新秩序的多边化为当下时局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异质企业出口、出口贸易方式,尤其是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发现,私营企业逐渐取代国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贸易逐渐取代传统加工贸易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如预期那样使中国中间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国际竞争力得到有效维护,而且成功拓展中国商品在东盟、欧盟等主要市场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了潜力巨大且互利共赢的中美贸易关系。由此中国应拓展政治安全互信与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扩大人民币在相关贸易投资项目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应对经济"新常态"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与沿线国家开展项目对接则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起点.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及宗旨,分析了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项目对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及其他风险,并据此提出要以政府顶层设计、宏观对接为主应对政治风险,以企业微观对接、跨国经营为主应对经济风险,同时结合政府职能及企业市场化经营来形成国家竞争力,以有效规避其他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梳理,将中欧班列发展系统分为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子系统、出境货运量子系统、班列间竞争子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子系统,并对该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增大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以及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是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主要措施的结论.单纯地增加中欧班列吸引力或者增加运力并不能持续提高班列的货运量,只有两者同时增加才能有效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探讨背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下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均衡性特征,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更易享有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17.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点,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定位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大航运中心之一.航运中心的建设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出发,分析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基于中心建设现状和发展环境,利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建设航运中心进行战略分析,研究建设的战略路径:重庆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铁公水空"一体化交通体系、渝新欧铁路等资源优势,打造港口集群、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推进保税港区建设、提升港口集聚辐射能力,以加快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是连接重庆到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因其安全、高效、便捷等众多综合优势,已成为中国货物快速运往欧洲的新的战略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同时,以“渝新欧”为代表的中欧铁路集装箱班列打通了我国西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对“渝新欧”大通道概况的分析,阐明“渝新欧”大通道重要的战略意义,详细分析“渝新欧”大通道的主要优势和瓶颈问题,提出“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提升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通道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与10个非"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钢铁出口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铁出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钢铁出口更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与中国地理距离近、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质量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邻国效应则对于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影响不明显。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审慎考量的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发展的强烈诉求和中国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需求构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的互补性经济结构基础。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实现路径所构建的三国互动决策模型,证明了在合理的信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之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产能和资本相对富余、产能供给性价比高、项目建设经验丰富、对沿线国家政治文化了解度和包容性较高等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的进一步分析也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不局限于沿线的个别国家,各国都可以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参与进来,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共享,由此证明欧美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模型的提出为"一带一路"倡议利益创造与利益共享的经济学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