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脉三支     
据《中国的百家姓》一书介绍,单,有四个读音,shan、chan、dan、ta n,而且各自为姓。其中,作第一种读音时并不少见,位列《百家姓》第182位。它分布较广,来源也很多:有些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有些出自古代氏族;有些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所改或简化。笔者走访了户籍部门得知,全市共有单姓5560人,永嘉县就占了一半,集中在桥头一带。瓯北、上塘镇少量的单姓人家也是由桥头迁入。鹿城区有单姓2150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民族人口中的同姓名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姓氏过于庞大。由于汉字姓氏中,绝大多数是单姓,而常用汉字的数量有限,这就必然限制了姓氏的数量。因此,中国人的同姓名问题的症结,与其说在于单名,不如说在于单姓。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就要考虑增加双字姓甚至多字姓,通过变换字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姓氏,而创造姓氏的途径则是姓氏分流,同时,通过改变姓名结构,区别构件功能,改革我国汉民族的姓名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汉民族人口中的同姓名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姓氏过于庞大。由于汉字姓氏中 ,绝大多数是单姓 ,而常用汉字的数量有限 ,这就必然限制了姓氏的数量。因此 ,中国人的同姓名问题的症结 ,与其说在于单名 ,不如说在于单姓。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 ,就要考虑增加双字姓甚至多字姓 ,通过变换字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姓氏 ,而创造姓氏的途径则是姓氏分流 ,同时 ,通过改变姓名结构 ,区别构件功能 ,改革我国汉民族的姓名制度。  相似文献   

4.
姓与氏原本有别,后合二为一都指姓。《百家姓》中,集有438个姓氏。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而《中华姓氏简明辞典》则收录了古今姓氏多达3660余家。那么,这些姓氏发源于何处呢?据研究发现,至少  相似文献   

5.
西北屯戍汉简绝大多数是文书性质的简牍,姓名资料非常丰富,是研究汉代姓名学的重要史料。西北屯戍汉简所见姓氏以单姓为主,目前所见复姓34个。通过结合秦汉印章、封泥中的复姓资料,对西北屯戍汉简中的复姓进行辑考与统计。  相似文献   

6.
汉维语人名文化异同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结构看,汉语人名姓+名,姓有单姓、复姓,名有单字、双字甚至三字名,维语人名本名+父名。名有复名,名后可加润色词语;从来源看,汉族姓氏来自本民族的姓和少数民族姓氏译音的姓,维吾尔族以父名为姓。主要来源于本民族的人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诸先知的尊名等;而在命名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声调。不同类声调的音节交错相间,可以产生一种起伏升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人名的声音是否具有美感,同声调的关系最大,因此,我们从声调入手来谈现代汉族人名声音的特点。汉族人的姓有单姓、复姓之分。复姓的人各,一般是由三个音节或四个音节组成的;单姓的人名,一般是由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组成的。三音节的单姓人名,姓占一个  相似文献   

8.
以家谱为重要史料,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史料考证法,从姓氏学和人口学角度梳理皖西宗族血缘亲族的源流.从皖西现存家谱中搜集宗族的姓氏起源、受姓祖、堂号、始迁祖、迁出地、迁徙原因、迁徙时间、繁衍扩散、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梳理宗族的源流、繁衍及分布情况.皖西宗族姓氏起源有以国、封邑、官职、名、地、上赐为姓,还有复姓简化,因避祸改姓...  相似文献   

9.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0.
姓氏合一现象的出现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与姓氏制度本身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贵族和庶人阶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姓、氏所代表的血缘关系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渐渐弱于政治、经济的一个漫长过程。姓氏合一的完成标志着新的现代姓氏制度的确立。我们在探求姓氏合一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时,不仅要从姓、氏自身含义的变化上寻求答案,更应当从周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姓氏制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上着手。  相似文献   

11.
陕北目前主要姓氏约有三百多种,其中张、王、刘、李为大姓,人数最多,遍布陕北各县市。此外,各县均有大姓巨族,如绥德马姓、安姓、霍姓,米脂高姓、艾姓、杜姓,清涧白姓、惠姓、师姓等。陕北姓氏来源复杂,明代以前居民称为土著,另有因仕宦、屯兵驻防、移民、从事工商业者、贬谪流徙等原因落籍本地者,因各民族融合定居本地者则是陕北姓氏的另一主要来源。同姓聚居、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及同姓分户是陕北姓氏的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姓氏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姓”最早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和地名 ,“氏”为“姓”的分支 ,“姓”以别婚姻 ,“氏”以分贵贱。秦汉以后 ,姓氏合一 ,数量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胡姓的汉化和汉姓的胡化。南北朝以来 ,由姓氏而产生了谱牒学。姓氏学的研究可以满足人们探讨个人来源 ,了解自己祖先的要求 ,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与团结  相似文献   

13.
姓是血缘的标记,氏是姓的分支。大型辞书对姓氏的收录、释义、书证,应该体现出对姓氏的最高研究水平。《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对生僻姓氏的处理存在如下问题:漏收某姓;对某姓进行溯源,但未列书证;所列书证为氏的书证,不是姓的书证;书证迟后。汉碑收录姓数量繁多,可补正以上四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姓氏是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区别性的符号。汉英姓氏分属东西方两种文化,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又客观存在。文章从哲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汉英姓氏的相似性,剖析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导致汉英姓氏相似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似进程导致了汉英姓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媵”的意义界定不清的问题,采用归纳和图示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媵者是嫡夫人同姓诸侯国之女、媵者是嫡夫人的“侄娣”、媵者与嫡夫人非骨肉之亲等三种形式。结果表明:媵婚制度具有广继子孙、防嫉妒、扩大联盟范围等作用。实践证明,媵婚制在中国周代较为普遍,并且对探讨周代婚姻家庭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语地名大致按居民姓氏、历史缘由、神话传说、地形地貌等因素命名,其命名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条件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媒体求解满族传统老姓"瓜勒佳"和"瓜尔佳"是什么关系.文章在此全面介绍了满族传统老姓的概念,从而说明了"瓜勒佳"就是"瓜尔佳",是满族第2姓.  相似文献   

18.
自明末以来的《诗经》评本约存三十种,按其来源可分为原创评点、转录评点、嫁接评点三种。本文在对现存评本进行考察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三种来源进行了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