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反体书法艺术即将汉字反写,古已有之,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这种写出来的汉字从正面看,纵横开合,百转千回,弯弯曲曲,龙飞凤舞,宛若天书一般;然而,在镜前审视,或按顺时针旋转90度,从反面迎着阳光或灯光一看,便露出庐山真面目,笔意高远,娟秀飘逸,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的字体跃然纸上,俊朗高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令人倾倒。.一反一正,留给观者以沉思的空间和艺术的悬念,从而产生审美追求的驱动力,堪称中华一绝。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幸患上癌症,因为化疗,她的一头秀发渐渐掉落。那天,4岁的儿子星星好奇地打量着她,问,妈妈,你的头发哪里去了?她看着一脸天真的儿子,心如刀割,但脸上却笑着,她说,妈妈的头发,去了天堂呀。然后,她装着很神秘的样子,悄声对儿子说,星星,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哦。孩子兴奋地承诺,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今体育教学,很多年轻教师,一味强调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安排两三个内容,表面上看起来,整堂课显得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但仔细分析却存在不少问题:整堂课统的过死,收的太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新意,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按各自的兴趣去活动,场面混乱,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修改,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其实是学生的一部成长史,记载着年少的梦想,记载着青春的涌动,记载着少年的智慧。恰同学少年之时,意气奋发之际,作文,能抒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能感悟自己的人生哲理,能体验自己的独特生活,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作文应该语言灵动,选材鲜活,结构有致,文思飞扬,情思绵长,展现出少年“真我”。  相似文献   

5.
一尘 《人生与伴侣》2008,(11):51-51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我家男人,缠绵的情书早已不再写,肉麻的短信早巳不再发,我们常常手牵着手穿过密麻的人群,但开始不说话,我们的爱变得静悄悄,遇到需要商量的事儿,点头Yes摇头No,都是简短的你问我答。他总说,忙。从前,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雨中漫步,明知要下雨,都没有避雨的念头,被大雨浇得湿透,却开心不已。但现在,央他,他却说,我一会儿还要见客户,怎可衣冠不整,我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6.
工作压力,金融危机以及终日坐着工作,导致心情压抑,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到一对年轻夫妇的性生活,两人感情一度淡漠,后来,妻子注重保健,即经常锻炼与性爱快感相关的肌肉,谓之性体操,于是,夫妻俩的性爱和谐了……  相似文献   

7.
宝应长鱼面     
张前 《社区》2014,(18):56-57
前段时间,我和先生到苏北的宝应旅游,在这里,不仅欣赏了宜人的湖荡湿地风光,更是品尝到了美味的宝应长鱼面。长鱼,是江淮话方言,黄鳝的别名。京杭大运河穿宝应而过,游玩过此处的国家级宝应湖湿地公园之后,我们的车跟着导航,准备走金湖看淮汛因为修路,预设路径不通,索性关了导航,一路问一路走,就走到了渔业村。下午一点多钟,饭还没吃,雨下得不小,气温下降了五六度,在又冷又饿的时候,看到路边有家不起眼的小店,白杨木招牌上的漆黑大字“宝应长鱼面”个个大如菜盘,笨拙中自有野趣。看见这几个字,如同看见打鱼撒网的手,抓着一支中毫,噙满一口墨,小心又随性地游走。没得选,就这家了。  相似文献   

8.
《华人时刊》2005,(9):90-91
江心洲位于江苏省南京城西南长江之中,距市中心6.5公里,由江中泥沙淤积而成,呈南北走向,形似梅子,历史上曾称“梅子洲”,洲内气候湿润,绿树成荫,春华秋实。作为距南京主城区最近的水陆兼具的生态农业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7%,全岛景色秀丽,气候温润,无公害,少污染,特产丰富,盛产桃、葡萄、无花果等多种珍果,是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一块宝地,自1997年打出旅游的品牌以来,江心洲以独特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8,(23):37-37
黄山古称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古有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如今的黄山名气日增,山脚下的徽州人,在这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也是全民皆商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车还未到站,已有先行者在车上宣传他的业务了。刚出车站,马上被五颜六色的雨伞包围了,天下着小雨,推销雨衣、地图、拉客人上山的喊叫声包围左右,好容易挤出重围,又汇入另一拨人流,无奈,给包披上自备的雨衣,举伞、持地图昂然再一次突围。  相似文献   

10.
董丽 《社区》2009,(11):28-28
耐冷:并非指天气的寒冷,而是喻世态炎凉。当一个人在职在位的时候,有的人便逢迎拍马,讨好巴结,只看上司的眼神行事,只把眼色当令箭。当处于逆境,无权无势或者坐冷板凳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冷”脸以对,洋洋不睬。一个人在贫困寒微的时候,亲戚、朋友多“冷”眼相看。对此,一定要忍得、耐得,随遇而安,坦然处之,对生活充满热情,重扬生活的风帆,切不可心灰意冷,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界定信息范畴,必须着眼于本体论,着手于认识论,并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性质命题的定义、种类、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解释。性质命题的定义不能以"性质"为种差,以"命题"为属概念;单称性质命题没必要与全称性质命题合并;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必须严格区分;主谓项分别相同的性质命题之间不存在真假不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法治层次论主张法治由治理方式、制度形态、秩序状态和价值理念等4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组成,这4个 层次,从宏观上又可分为制度法治和观念法治两大部分。法治建构论强调的是制度法治的建立方式,进化论针对 的是观念法治的衍生过程,二者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级回归研究方法,研究了资源依赖不对称性对应急组织间合作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依赖不对称性对应急合作关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公平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合作经历对资源依赖不对称性和关系契约公平感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但合作经历不调节资源依赖不对称性与正式契约公平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所需,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深化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教育的民本化思想,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警惕法治保守主义,重视法律职业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自主性与科学素质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科学的自主性,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利用,不能弃置不顾甚至恣意妄为。漠视乃至违反科学的自主性无异于摧残科学。科学自主性思想缺位的科学素质传播是不全面、不深入的科学素质传播。然而,多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物质生产对科学的动力作用得到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进而造成了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轻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引导公众逐步树立科学具有相当自主性的意识,当前在我国,科学自主性思想的传播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似乎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无法调和的两个极端,在人类学理论中,这二者就表现为“结构”与“能动性”的对立,由此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论。为了寻找这二者的契合点,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辩证关系,布迪厄著《实践理论大纲》一书,使用并发展了“惯习”“场域”“实践”和“能动者”等术语,建立起了一套实践理论。萨林斯也是实践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著《历史之岛》提出了实践的变化会以一个不同的方式带来系统变迁的模式,从而把二者还原成认知问题、既有的认知图式和偶然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提出了“并接结构’’等概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