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苔丝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哈代的影响.<圣经>的意旨已深深地渗透在<苔丝>这一作品中.甚至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故事中找到原型.哈代没有摆脱悲观、宿命和宗教习俗的影响,但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小说意象的组合,无疑又对社会伦理道德和基督教义进行了讽刺和抨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菜性格的深刻剖析,并将他与<圣经>中的天使以及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原型作类比,揭示安吉尔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双重人格特征,指出其抛弃苔丝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基石."罪感"文化贯穿整部<圣经>,在<圣经>中表述"罪"与"过"的语汇有很多.通过考察和对比"钦定本"中sin与transgression和"和合本"中"罪"与"过"等概念后发现,sin被译为"罪",而transgression被译为"过".这是一种误译.造成误译的原因是由于译经的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缺乏必要的理解,并因此导致近100年来中文阅读者对<圣经>中"罪感"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替罪羊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农业社会和西方文学的源头<圣经>.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荆棘鸟>中戴恩的替罪羊形象,指出戴恩不仅是祖先及父母过错的替罪羊,而且是自身负疚感和坚韧献身意识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从句法结构看“钦定本”《圣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本"<圣经>以其独特的文体对17世纪以降的英国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现代英译本<圣经>为参照,对"钦定本"中句法结构的运用进行了抽样考察与分析.认为"钦定本"具有语言简洁、文体正式规范、结构精简且灵活多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宗教情结--基督教视角下的《永别了,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揭示了人类由于战争的罪恶注定走向毁灭,而人类命运的唯一前途在于对善、真爱及和平的追求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蕴涵于"尘土"和"雨"两大意象之中,并在主人公亨利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得到集中体现.两大意象极具<圣经>隐喻,喻示基督教"原罪论"基本教义;同时,作品的主要情节同贯穿<圣经>的善与恶冲突的主要情节相一致.这显示了海明威体认战争本质、沉思人类命运的基督教视角及其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7.
<圣经>既是宗教的经典,信仰的载体;也是文学的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同时也是文献,充盈着大量的史料和典籍.本文尝试对<圣经>进行解读,以求揭示该经典的宗教意义,把握其民族的审美维度和考据其文献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1.
哈代的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包含了大量的圣经应用.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圣经意象、典故及人物形象等的分析,阐明其是应用圣经的典范,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哈代的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并剖析了互文性的机理,经典文本《圣经》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两者都与《无名的裘德》构成互文关系,指出现文本是对前文本的重构与扬弃,并已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哈代的后期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颠覆了单一的、被动的女权环境决定论,提出了男权宗法社会环境不仅构成了女主人公淑爱情婚姻的悲剧,而且具有可颠覆性,同时妇女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更具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的细节描写与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绘画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 ,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体现着哈代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深刻理解。文章从哈代创作的绘画艺术入手 ,将《德伯家的苔丝》的细节描述中对绘画手段的运用加以分析 ,阐述绘画艺术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对作品主题的影响 ,探索哈代运用绘画艺术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自然与文明、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揭示了文明对自然与男人对女人的双重统治,是一篇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论述托马斯.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在《远离尘嚣》中的体现。通过分析《远离尘嚣》,指出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基于宗教原型的情节模式、人物的宗教信仰和结局、《圣经》典故的应用、以及景物描写的隐射。  相似文献   

16.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苔丝》在我国向来被当成最成功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一向被视为典型的现实主义手法。但苔丝这个人物形象的完美无瑕 ,明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苔丝》的艺术手法实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而有之。苔丝的悲剧构成正在于作者将本质意义上正是传统美德的代表的苔丝却被打着维护传统道德的旗帜推上绝境 ,个体的本质意义和社会的评价二者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令真诚崇拜传统美德的读者产生悲剧感  相似文献   

18.
《苔丝》中的情节以《圣经》中的善恶冲突情节为原型。善恶冲突情节在作品中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外部冲突”、“内心冲突”和“隐含冲突”。苔丝和安吉尔各自的“内心冲突”是作品中冲突情节的最重要类型。原型情节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