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娟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2):193-199
构建村基层组织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惩防体系迫在眉睫。树立分类治理指导思想、增强县级监委力量、建立科学合理的查处机制、完善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刑事立法等,可构建惩治体系;健全村基层组织人员监督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对村基层组织人员的管理、运用科技进行预防等,可构建预防体系。通过积极治理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可推进农村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回顾纪检工作30年来的重要历程和主要工作成效:拨乱反正话纠风、反腐倡廉说教育、惩腐治恶查案件、制度建设求长效、思想解放勇改革、理论探索指方向、实践总结道路新。  相似文献   

3.
肃奸、惩奸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重要政治活动之一;战后,惩奸作为战争遗留问题,其意义不仅在于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之保持,亦关系政府威信树立与民心向背。战后政治态势与舆论监督、经济利益共同促使国民政府将惩奸工作纳入政治进程。其对汉奸的惩处主要包括刑罚与财产没收两种途径。汉奸犯罪特殊性决定惩奸中财产刑运用既不同于普通刑法上之一般没收,亦与特别没收存有差异。国民政府惩奸中对刑法财产刑的借用与适度调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律使用问题,但囿于实践中存有瑕疵,亦引起社会各界非议,进而影响最终惩奸效果。  相似文献   

4.
腐败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但在现实中,一些人"腐而不败"、"边腐边升"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必须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腐惩腐教育;完善对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增强行政操作的透明度;制定<行政监督法>,使监督部门有章可循地履行监督职能;加大对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惩治力度,提高腐败者的违法乱纪成本等.  相似文献   

5.
八年抗战制造了中国历史上为数较多的汉奸①,战后对其如何处置成为国民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惩奸不仅直接关系政府威信与政权维系,亦涉及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保持。复杂政治环境下,汉奸处置得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知。由是之故,战后国民政府制定惩治汉奸的立法和政策,并依法处置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头目。政府当局惩治汉奸的立法与研究,奠定了汉奸惩治的法律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律使用问题。然囿于仓促行事、政治法律纠结不清等因素,决定战后立法缺陷重重,以至影响惩奸效果。  相似文献   

6.
凡是社会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腐败。五十年代我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从上到下都实行首长负责,一抓到底,从严治党。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重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腐败;反腐败必须从高级干部抓起;要有完备的防腐与惩腐制度,惩治腐败要依靠人民群众。倡廉、洁身的警钟必须常鸣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村官腐败呈现出新的类型和特征。村官腐败的类型主要有:侵吞国家利益;侵占集体利益;侵害村民利益;霸选、贿选干扰民主选举。村官腐败的主要特征有:案件面大量广;扶贫和民生领域案件高发;窝案、串案突出;"苍蝇式"腐败与"虎蝇型"腐败并存;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村官腐败有利益诱惑增大的现实原因,也有责任落实不力、监督机制不完善、惩治不力等体制机制原因。治理村官腐败,必须惩防并举。要加强对乡镇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村官"不易腐"的责任机制;强化对村官权力运行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村官"不能腐"的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村官"不敢腐"的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护礼义、重视教化,严明执法、自律守法,用法护民、重法惩贪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主张也正好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高校腐败的特别关注和忧虑。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腐败 的特 点、成因,并提出了预防高校腐 败 的相应对策:建立效率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进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 制度改革,依靠制度遏制学术腐败,深化财务管理,强化对易发生腐败部门的监督;加大惩 罚力度,提高腐败成本,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虽然仍在滋生蔓延,反腐败斗争形势虽然仍很严峻,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决心是坚定的。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一支主流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不断完善健全的体制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党在惩腐倡廉,遏制权力腐败的斗争中,是有可为的,也是为而有效的。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遏制权力腐败之蔓延,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道德教化的重任,主要体现为小说的劝惩教化功能。地狱报应思想是游冥故事的劝惩工具,游历地狱受罚是游冥故事的劝惩模式。游冥故事的劝惩手段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诫功能;另一方面,游历地狱模式也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劝惩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关系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应当进一步完善:在惩处上,及时查处高校腐败案件,提高侦破概率,增强惩罚力度,剥夺非法利益,从而警诫潜在的行为人,达致"不敢腐";在制度上,力争消除现存制度弊端,健全权责一致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制度,进而建章立制,实现"不能腐";在思想上,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巩固思想教育的基础地位,以纪律和法律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来开展腐败治理的主题学习,因而提升抵制腐败的综合素质,达到"不想腐"。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历史上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反对腐致遂成为了各朝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反贪制度及现实反贪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天我国进行反腐败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控制论作为一种法学理论在研究中常常被片面地理解,这对于法治和人权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此从分析澄清社会控制的主体、系统构成和维度问题入手,进而提出通过法律来设定"人权"作为基本的目标,利用指引、支持、规惩、扶持等复合的方式,对公权力领域和私权力领域实行两维的社会控制.希望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及其制度,探讨人权秩序化和走向法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惩劝与教化;儒教对传统小说之影响张振军儒家封建思想对我国占典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牢笼了我国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理论和创作。至明代中期,“泄愤”说的出现。打破了“惩...  相似文献   

16.
徐祖澜 《北方论丛》2010,(1):155-158
传统上,法律被认为是惩治腐败最有效的手段。故而,腐败难以遏制的原因往往被归结为法律设计得不够严密,或过于宽纵。这种解释无疑是符合逻辑的,但忽视了法律运行背后的文化因素。取明代社会为背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重构以法治腐背后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价值观念,可对吏治腐败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最常适用的追捕外逃涉腐犯罪嫌疑人的措施是引渡,但是运用引渡措施,有时会遇到事实或者法律上的障碍,导致引渡不能。移民遣返措施是一种引渡替代措施,它利用涉腐犯罪嫌疑人所逃往国家的有关移民法,将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国。外逃涉腐犯罪嫌疑人一般会采取合法或者采用非法手段进入他国,在追逃时,我们需要针对犯罪嫌疑人进入他国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策略。移民遣返措施较为方便、灵活,但是在运用移民遣返措施追捕外逃涉腐犯罪嫌疑人时,却存在难民问题、酷刑问题和死刑问题三个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移民遣返措施的运用,需要我们依据有关国家移民法的规定,克服相关困难,将逃往境外的涉腐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国,使其接受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自《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印发以来,青海省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借助内控管理体系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借助内控管理体系推动惩防腐败体系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确立借助内控管理体系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构想;要注意借助内控管理体系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和谐大庆,平安大庆,全力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保平安、保稳定"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增强为大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意识,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增强服务的实际效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构建"惩防一体化"机制,为大庆社会平安建设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