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毕华  杜渐 《中国藏学》2004,(4):39-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5月23日发表了《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为配合白皮书的发表和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深化对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5月28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在西藏的实践"座谈会,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全国人大民委法案室、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阐述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必然性和民族区域自治在西藏的实践,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梁俊艳 《中国藏学》2015,(2):193-194
2014年12月27日上午,"明清西藏历史研究暨庆祝邓锐龄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和中国藏学杂志社合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邓锐龄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藏学珠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论坛开幕式于11月23日上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同志主持开幕式。游洛屏同志指出: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全国藏学研究事业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于”96年5月20日在新落成的藏研中心科研大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德洙、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主任丹珠昂奔等到会祝贺并讲话。 座谈会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任务之主持。  相似文献   

5.
为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研究水平,促进藏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工作即将开展.评奖活动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8日至11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西藏及其他藏区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合作召开的第一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内容涉  相似文献   

7.
高颖 《中国藏学》2013,(1):184-186
第二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会议于2012年12月1日至2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联合举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在京的部分藏学专家学者、中央统战部、西藏和四省藏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6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期间,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弘扬优良传统,利国利民利教"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课题组还向会议提交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试讲本)》《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一辑)等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第二届中国藏学珠峰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场重要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青藏高原与一带一路",与会专家学者为西藏和四省藏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筑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言献策,加强了交流,深化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次开放的、成功的论坛。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武警学院、中国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6日,<西藏新农村建设绿皮书>丛之一的<中国西藏农村安居工程报告2006>(以下简称<报告>)一书的首发式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1.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匈奴自与中原联系后,就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本文运用相关文献、考古资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匈奴受汉文化影响的表现,并简要地探求了其中的原因。匈奴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逐渐与汉族趋于一致,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恒温动物的热调节能力和环境温度对家畜生理机能的影响.并用物理方法分析恒温动物的热平衡机制,最后提出改善畜禽环境温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莲花生 (Padmasambhava)在宁玛派 (thernying ma pa)历史和教义中所占有的中心位置是这一藏传佛教正统教派的显著特点之一 ,他甚至使得宁玛派教义独树一帜 ,成为一个独立的“莲花生教”(Padmaism) ,① 尤其是伏藏传承 (thegter matradition) ,使莲花生之仪轨得以建立、发展、延续至今。概言之 ,伏藏的整个现象最初与莲花生密切相关 ,而且也正是莲花生使其合法化 ,它是表现莲花生大师至今仍然在为藏族众生而活动的大型演出会的核心内容。伏藏不能被简单地视之为在过去遥远的穷山僻壤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6.
覃影 《民族学刊》2010,1(2):74-85,163
在现存明清一类以罗洪先《广舆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舆图中,四川政区往往画出一个巨大的湖泊—马湖,大致与湖广境内的洞庭湖、江西境内的鄱阳湖的水域面积相当,在长江水系的几个主要湖泊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与代表黄河源的"星宿海"有一一对应出现的关系,这一现象在地图史上颇具典型性,笔者称之为"马湖现象"。经研究发现,马湖作为一个大湖出现在地图上,主要集中在明代,尤其以受到罗洪先《广舆图》影响的中外系列地图最为显著,承继了元代朱思本《舆地图》对黄河源参照物的特殊表现形式,即出现马湖与星宿海(黄河源)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马湖被夸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明以来马湖所属政区、聚居民族与水陆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实际反映了元明以来地理学家们对黄河源与长江源孜孜不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但对高等教育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目前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不高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实行多样化办学,并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伊朗现代著名神秘主义诗人塞佩赫里的思想,论证出塞佩赫里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印度教神秘主义,佛教中的悲悯思想、禅宗思想,以及中国的道家思想充分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东方不同神秘主义哲学之间的合一。  相似文献   

20.
略论古印度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 《中国藏学》2005,(4):92-101
本文以梵藏文化发展历史时间为纵线,梵藏文字发展过程的具体事实为横线,以较详实的资料为依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重点论述藏族传统文化自形成之始就以开放、吸收、利用和融化外来文化的姿态,从形式、方法上模仿、接受了古印度梵文字体和文法,以及文学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同时从思想上接受了古印度佛教哲学和佛教文化,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藏族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