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丝绸业发展最早的国家。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中国为Serice,称中国人为Seres。“Serice”是“丝”的音译,意即“丝国”,说明中国很早就向西方输出蚕丝和丝绸。历史上曾经出现好几条“丝绸之路”。最著名的一条当然是从西安到达地中海东岸的这一条,西安是我国建都年代最长的古都,从此向东,经过九朝名都洛阳直达朝鲜并东渡日本,其实也包含在这条道路之中。我国古代的丝绸,通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丝业的起源地,在历史上,丝绸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故有“丝国”之称。宋代以后,中国的丝业中心转移到了江南,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江南成为了世界丝和丝织品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明清时期,江南丝和丝织品的输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丧失了之前长期享有的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丝绸生产与交换的发达,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终于在中国丝绸行业中引发出一种新生产方式的孕育和萌生。在中国传统社会,丝绸行业中孕育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胚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封建社会土壤的制约,带有丝绸行业传统生产结构的特点。它的典型形态,是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一为什么中国丝绸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不采取象西欧毛纺工场一样的生产经营方式,把生产者组织在同一个场所进行集中生产,而偏偏要实行“散放丝经,交机工代织绸匹”的做法呢?这是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4.
在苏北江都市河西工业区,紧挨着江苏省丝绸骨干企业江都丝绸总厂,有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扬州绢翔丝绸有限公司。它于1991年7月开始筹建;1993年11月,一期工程和服坯绸生产线建成投产,产品全部返销日本;1994年实现产值1134万元;1995年预期产值1335万元。当时注册资金300万美元。 乍看其目前规模,显然不是大企业。可当一经访谈,顿叫人刮目相看。该公司的合资构成,原来非同一般:日方由吉村纺织株式会社和丹后生丝、楠绢织、竹下利株式会社等4家著名的丝绸与和服企业联手;中方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扬州市支公司和江都丝绸总厂等四级单位组成。这8家乃是中日各方丝绸行业中的“龙头大户”,以如此强大的阵容合资合作,既引人注目,又耐人寻思。 蚕丝,本是日本的重要输出商品。日方缘何还要以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有“苏北丝绸第一家”之誉的群冠集团,其前身是徐州第二丝织厂,始建于1988年底,在短短的9年间,群冠人使一个总资产仅400万元,职工400余人的乡镇小厂,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总资产1.5亿元,职工3000余人的国家中型企业。目前,集团拥有400台有梭织机、96台喷水织机、600台高速平缝机和240台立缫机,形成了缫丝、丝织、服装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具有年产1000万米丝绸、100万件丝绸服装、120吨白厂丝和2500套豪华系列家具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真丝绸、仿真丝绸、丝绸服装、白厂丝和新潮家具5个类别48个品种,其中真丝绸12103双绉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真丝绸14654素绉缎获“第三届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金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6.
《桓潭新论》曰:“昔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这是见于文献的我国最早的用丝记载。最早言及琴、弦产地的是《禹贡》。即徐州贡的“峄阳孤桐”和青州贡的“(今西)丝”。《史记·夏本纪》释:“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即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多梧桐。”集解引孔安国:“(今西)桑蚕丝中琴瑟弦。”神农氏以鲁地为活动中心,《帝王世纪》云,“神农氏”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后又“营都于鲁曲阜。”可见,神农氏的五弦琴当是取邹山桐,东莱丝做的。“丝为弦”是居于山东的东夷人的创造,此即我国桑丝文明之始。  相似文献   

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姑苏城北寺塔下有座中国独一无二的丝绸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占地的9410平方米,建筑面积4646平方米。从外观上看,它与古城风貌完全协调,但又在民族传统之中透著专业的与艺术的个性。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丝绸文物的精品展示,又有传统工艺的操作表演;既有农家蚕室桑园的自然情趣,又有明清店铺街景的原貌再现……集收藏、陈列、科研、生产、宣传、教育、旅游、贸易为一体。199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全国重点景区单位”。几年来,它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50多万人,其中包括一些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而辗转导致“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而且把丝绸生产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辉发明,传布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利薮和富源;同时,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四大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之一的蚕丝,是中国人最早生产的,吐丝的蚕是中国人民最先驯化而家养的,蚕丝织品也是中国人最早织造的。这些,目前已在世界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这是独特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又一实例。出现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蚕桑丝绸生产,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百般青睐,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中国的丝绸生产在向人们提供舒适、精美和华贵的衣饰的同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丝绸是我国丝绸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丝绸不仅在产地范围、产品数量及织造技术等方面比前代有了很大扩大和提高,而且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4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加藤繁就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中对唐代丝绸的货币职能作过全面论述,使人们对唐代丝绸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今天看来,这些论述仍有不足之处。至于唐代丝绸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是中国了不起的发明。中国一直是生产丝绸的大国,因此一说起丝路来,有些人就以为丝路上交易的丝绸都来自中国,事实上这是误解。汉代以后,丝路上交易的丝绸,就不仅仅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丝绸向西输送了,产自中亚、西亚、波斯、印度等地的丝绸也参与其中,丝路上的丝绸流动呈现出多向性、网络状,既有出,也有进。丝路已经是多民族、多国家的丝路。东汉以后,丝绸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陈良伟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丝绸之路河南道考古工作组”对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考古调查分前后两次进行,行期约4个多月,行程约15000余公里,历川、甘、青、新四省区中的30多个县、市,得到一批与丝绸...  相似文献   

13.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外销产品,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近年来,国外发现了一些早期丝绸,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古代地中海地区曾利用野蚕丝进行过纺织,西方文献所说的"科斯丝绸”就是指这种野蚕丝,而不是指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丝绸已经传到了欧洲,并且很可能是沿着草原通道西传的.  相似文献   

14.
明代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潮州私人海外贸易兴盛,主要外贸对象有日本、暹罗、爪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外贸特点主要表现为“下海通番”、“做地通番”和“劫掠通番”三种形式。其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铁器等大宗货物,也有各种生活用品;进口货物多为贵金属和香料等高档消费品。在潮州的对外贸易中,“粮食贸易”发挥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土贡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土贡溯源土贡,即“任土作贡”,指臣属或藩属向君主进献土特产、珍宝和财物。其起源当追溯到夏代。《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海岱惟青州,……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炱、铅、松、怪石。”孔安国《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至周也有土贡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篇记大宰职掌:“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  相似文献   

16.
黄东 《华人时刊》2004,(5):27-27
位于意大利北部科摩湖畔的科摩市有“丝绸城”的美誉,其丝绸产量占意大利全国的90%。但随着中国日益动摇意大利在国际领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科摩的一半领带市场已悄悄被上海附近的一个中国小城——嵊州抢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有丝绸王国之称,丝绸生产及其西运在科技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中,以其显赫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而为中外学者所注目。但长期以来,由于史料和实物资料的缺乏等原因,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甚为薄弱。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的考古成果和一定的史籍资料,对我国先秦丝绸的生产和西运情况作一浅析,以企能对廓清这一问题的全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丝绸向域外传播的通道自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中国古代丝绸通过中亚大草原,输入印度、波斯、希腊等国。这条商贸大道将中国古代文明与域外文明连接起来,创造了一部宏伟的人类文化、经济交流史。  相似文献   

19.
网上热点     
《新天地》2006,(7)
东吴丝绸馆“中国人不许入内”事件大连的吴先生从海外归来,路过北京时与一些外国人一起参加了某“一日游”旅游团。当游到北京奥体中心的“东吴丝绸馆”时,被拒绝入内,理由是“中国人不许入内”,“里面的东西很贵,你也买不起。”吴先生随即与保安发生争执,此事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中引起轰动。结果商店表录这是保安的个人问题,随即将他开除。有媒体居然以“糊涂保安……”为题进行报道。这就更加引起了网友的议论。  相似文献   

20.
在拜占庭查士丁尼之前,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世界源源不断输出生丝和丝绸制品,但却严格保守养蚕、抽丝技术的秘密。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尽周折,终于将种桑、养蚕、缫丝及丝织技术引进,查士丁尼皇帝因此被誉为“丝绸之帝”。此后,丝织技术继续西传,18世纪在大西洋和西欧各国扎根。西欧丝织工人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融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力中,使丝织技术日益精湛,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丝织技术的西行和传播,刺激了西欧城市手工业的繁荣,丰富了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生活,促进了西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在近代西方技术革命中,丝织技术革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近代工业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