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小史》文本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并连和勾连的方式连缀故事(组),其叙事时空操作表现为同一背景时间中的空间位移,体现出社会全景式小说建构的艺术企图,具有民族叙事特质。小说官、民、洋人的人物结构隐含文明与落后对峙、交杂的叙述意义,表达着李伯元对近代中国社会情状与走势的主体认知和整体概括。李氏叙述显示其对本土与外洋关系的某种智性辨析和判断,体现出一种智性民族主义立场,属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谱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滕固和他的这本《中国美术小史》从写作背景、内容、方法及特点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进而体现了《中国美术小史》在中国美术史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清朝乾、嘉年间《红楼梦》最初在社会上流传到现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文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笔者无意于进行系统、全面的评说(有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梦研究小史续稿》、韩进廉先生的《红学史稿》可资参读)。这里仅摄取几个“亮点”,以显露“红学”进步的几级阶梯。  相似文献   

4.
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是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和学堂历史教育推动下的产物;中国从日本翻译了为数不少的文明史著作,如《中国文明小史》、《万国史纲》、《支那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在学界和教育界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它对更新近代学人的史学观念,推进新史学思潮的深入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式的文明史编纂形式对近现代中国的史书撰写尤其是自编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明治八年(1875),龙三瓦将标注史料来源与考异这两种方法首次同时用于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皇朝小史》的编纂。编纂方法的改进,使《皇朝小史》在"史实求真"方面超越了明治维新以前所有的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  相似文献   

6.
郭豫适新时期的红学观点和红学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2011年出版的《郭豫适文集·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之中,学术史与方法论这两个方面是郭豫适《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其中,红学史方面的新成果是郭豫适新时期之前基本成稿的《红楼梦小史稿》和《红楼梦小史稿续编》的学术延伸,而郭豫适对《红楼梦》研究方法的集中关注,尤其对半个世纪来海内外新旧索隐派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的详尽评析和批判,则力图正本清源、廓清迷雾。郭豫适关于学术史与方法论方面的学术实践已然对新时期红学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开元天宝遗事十种》,辑校者在《开元天宝遗事》的《后记》中说是“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参校《五朝小说大观》本、《唐代丛书》本”校点而成今本的。因为所据版本不多,故在校勘、标点中不免疏失。我参校明刊《续百川学海》本、据元明善本影印的《历代小史》本、清顺治三年宛委山堂刊印的《说郛》本、清道光二十三年序《唐人说荟》本、民国四年上海文明书店石印的《说库》本、发现今校点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9.
“光韵”的消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韵”这一概念由瓦尔特·本雅明在其《摄影小史》中首次提出,主要是指传统艺术所独有的原真性、膜拜价值与审美的距离感。这一概念对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光韵”,并对其在保护过程中的产业化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是一部尚未被充分讨论的作品,当下研究它具有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两重意义。前人的研究历时地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共时地看可分为三种范式,已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是前人在国别文学视域下进行研究,较少从比较文学视域进行研究,使很多研究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姚名达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著作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文化小史》等10余种。姚名达学行事迹中如曾为北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订补《章实斋先生年谱》之得失、创办女子书店之宗旨、为"三民主义历史学者"等,是学者较少评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亭亭长李伯元的《中国现在记》,类似他的《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和《活地狱》,均属晚清谴责小说的力作。但因《中国现在记》在报上连载时没有作者署名,又没有写完,也未出过单行本,李伯元去世七个月后,另一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为亡友写传,虽曾说到李伯元尚有此作,可是长期以来,这部小说就不像李的另外三部谴责小说那样受读者注目。三十年代初,阿英写《晚清小说史》时,由于他“无法获得李伯元曾经作过这部小说的旁证,颇疑是吴趼人误记”,还不敢贸然写进史内。直至1938年冬,即上海的“孤岛”时  相似文献   

13.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与戈尔丁的《蝇王》堪称荒岛文学中的双璧,但两部小说的主题、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却大相径庭,呈反相对位态势。《鲁滨逊漂流记》表现文明战胜野蛮,笛福的思想观念是乐观主义的,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写实的;《蝇王》表现野蛮(性本恶)战胜文明,戈尔丁的思想观念是悲观主义的,运用的手法主要是讽喻或象征。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反相对位研究,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握西方文明由理性向非理性,西方文学由写实向讽喻、荒诞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海天鸿雪记》是一部写妓女生活的吴语小说,1899年6月起由上海游戏报馆以单页每月分期刊印,随报出售,这也是当初报纸附载长篇作品的一种方式。1904年又由上海繁华报馆出版单行本四册,卷首有茂苑惜秋生序,每册五回,每回约三千字,共二十回,故事并未结束。作为李伯元的作品,它比1903年的《官场现形记》和《文明小史》的发刊要早四、五年,可以说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后来再没有见到李伯元用吴语写过别种小说,它又是他唯一的一部吴语小说。  相似文献   

15.
《聊斋》艺术技巧之妙是多方面的.冯镇峦曾称赞说:“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在艺术性这方面,《促织》可为代表,堪称一绝.吕毖《明小史》云: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价贵之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遴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且畏法,亦自缢焉.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迄今人们大都还只瞩目于其光辉的艺术价值。揭示并敞露《边城》的文化思想价值是本文的旨意所归。《边城》勾勒出的是一组优美而破碎的农业文明意象。“优美”是农业文明的牧歌,“破碎”是农业文明的沦丧。城市文明的时代忧患是沈从文如是描述的言说语境。历史与现实、理性与经验的龃龉是沈从文如是状写的叙述心理。本文正是从此四个角度立意论析,从而折射出沈从文及《边城》耀眼的文化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反映着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末代皇帝》、《喜福会》、《功夫熊猫》三部以中国为背景的代表作,蕴含着西方在不同时期的中国观。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并分析造成对中国有不同解读的深层原因,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经称颂古希腊是人类不可重复的童年。他认为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事,具有永恒性的魅力。2014年5月15—8月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与古希腊文明密切相关,但在魅力上绝对不亚于古希腊文明艺术成就的古老文明—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转变后的八十年代,对戏剧发生了兴趣,连续完成了三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即悲喜剧《黑暗的势力》,讽刺喜剧《文明的果实》,和社会悲剧《活尸》。其中《黑暗的势力》,不论就其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是托尔斯泰现实主义戏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晚清短篇小说获得了重要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短篇小说显示了比长篇更大的优势,恽铁樵的《工人小史》就是其中一部突出的代表。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反映上海工人生活和命运的短篇作品,虽用文言写成,但详细地描绘了上海工人的出身史、被压迫史、日常生活史、被虐史、牺牲史和精神史,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都表现了中国短篇小说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