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千年词学史上,柳永是受到非议最多的词人.然而在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对柳永词予以高度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以此突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郑文焯对柳永的推扬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骨气神韵寄托;第二,章法语言;第三,以柳比周,指出柳乃周之源.郑文焯推扬柳永首先是对词坛现实所存弊端的拨正,推举柳永是为了纠正学习梦窗词而产生的新的偏颇,意欲以空灵救晦涩;其次是郑文焯不立宗派转益多师词学主张的具体实践,郑文焯摒弃了以往乃至当代词学流派出于流派理念的狭隘的选择性;再次,郑文焯与柳永经历相似,情感相通,感同身受.郑文焯为柳永翻案之论,是晚清词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引发人们对柳永词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对现代词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羁客思归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经常表现的主题。本文分析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三词人描写羁旅的代表作各一首 ,并比较探讨片玉词、白石词、梦窗词不同的风格特色。周邦彦生活在歌舞升平的时代 ,因而 ,片玉词讲究辞章音律 ,绵密浑厚 ,更显“唯美”色彩。姜夔、吴文英都是生活在南宋的布衣词人 ,更多身世飘零之感 ,全词弥漫着伤感与凄凉的情调。白石词以“清空”见长 ,词意淡远空灵。梦窗词则更显意象的密集浓艳 ,显得有些晦涩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国内对吴文英梦窗词思想内容的评价基本上取否定态度。比如说它:“思想内容往往不足道”,“重形式格律而忽视内容”,“思想境界并不高”。一般说来,承认梦窗词具有艺术独创性容易,认识其社会意义则困难。这是因为:一、梦窗词艺术形式精巧,而词语晦涩难懂,致词意扑朔迷离不易把握,二、梦窗词具有个人抒情性质,没有接触重大的现实题材,社会意义显得微弱,三、梦窗词着重表现消极悲哀情绪,不能给人以积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梦窗词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英的梦窗词在南宋后期的词坛上最具艺术独创性,闪烁着奇光异彩。吴文英总结宋代婉约词创作经验的“论词四标准”所强调的协律、典雅、含蓄、柔婉,都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梦窗词不仅有婉约词的这些一般的特点,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使南宋婉约词继姜夔之后又实现了一次重大的艺术革新。梦窗词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它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味;这“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的艺术奥秘的确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梦窗词艺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6.
刘兴晖 《船山学刊》2007,1(4):158-161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前期词作清丽秀逸;而后期词作则多为以长序为表现形式的词学词和考证词,借词为词学阐释之载体,以词序为考证背景的叙事工具,是晚清"以学入词"现象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杨铁夫致力于梦窗词校勘,校字误,校衍文,校脱字,补阙文,校倒文,校词律,既吸收了朱祖谋等人的校勘成果,又多有创获.其校勘解决了前贤留下的不少疑惑,将理校法予以恰当发挥,依律而不拘律,融合校勘与考证,拓宽了词籍校勘空间.杨铁夫的校勘丰富了词籍校勘之学,为梦窗词研究提供了又一基础性文献范本.  相似文献   

8.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其《梦窗词》幽邃丽密,号称“七宝楼台”,索解之难,论者咸以为比于唐诗中之玉溪生。又自宋迄清,问津者寡,“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憾,固所难免。洎晚今朱孝臧、俞陛云、陈洵、夏承焘、杨铁夫、刘永济诸先生出,或为之笺,或为之注,或为之说,虽笺释全集者仅杨氏一家,其他所笺、所注、所说多寡有差,皆非全豹,而梦窗之词,乃始可读。惟筚路蓝缕,艰难实多,诸所笺说,间有疑义。兹就积年研读所得,撰为札记若干篇,陆续发表,以祈海内方家之教政。前已有二篇分别发表于中华书局《文史》第四…  相似文献   

9.
冯建国 《文史哲》2007,(3):103-111
在宋词研究的历史上,“七宝楼台”几乎成为梦窗词的专用名词,而梦窗词的表面华丽与实际上的混杂零乱也几乎成为词家的共识。叶嘉莹先生是词学史上系统科学地研究梦窗词的第一人。她突破传统局囿,自辟蹊径,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坎坷多舛的人生阅历,女性敏锐细腻的观察力,融会贯通的东西方文化学术背景,以及过人的聪颖才智,在多维视角下对梦窗词进行了重新审视,匠心独具地对梦窗词的七宝楼台进行了重构,一洗梦窗词七百多年来所蒙受的不实批评,还其一座熠熠生辉的七宝楼台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出自民间的词经由唐五代两宋的发展,在文人士大夫的一再推动下,至晚宋已确立骚雅精工的普遍倾向。姜白石和吴梦窗作为南宋后期双峰对峙的词坛大家,他们的创作在三个方面表现了晚宋词风的这一嬗变其一,提倡雅正的词学观念和精思的创作方式,代表了晚宋词人求雅求工、精思而作的普遍倾向和发展趋势;其二,在他们的笔下,“词主情”之情,从普泛化抒情转变为自传性抒情,词中充分表现男性自我情爱心理,体现了晚宋词坛注重抒写主观心态、内心情绪的重大转变;其三,作为词之“小类”的咏物词,出现了由感物言志到托物喻志、寄寓家国之感的转折,促成了晚宋咏物词的成熟。而梦窗词对白石词的继承和创新,更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词风嬗变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之《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论者比之于唐诗中之李商隐。本文就其五首词之读解问题,与陈洵、杨铁夫、俞陛云、刘永济等近世词学名家商榷。  相似文献   

12.
吴文英(号梦窗)有《瑶华·戏虞宜兴》一词,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认为虞宜兴"必(虞)允文孙曾也",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认为"允文,宜兴人",又通过"吴香"一语,定此词"在吴幕作",吴熊和先生《唐宋词汇评》也认为宜兴是虞氏籍贯。上考对错交互,尚有可辨可补之处。  相似文献   

13.
晚期常州词派词人们对周济所示四家之学词路径多有沿袭,在以清真词为绝诣的基础上,将自身词学理论的宣扬与梦窗词的阐释很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个审美典范,指示学词路径。同时,他们又兼学东坡,取之清雄,变革周济的"退苏进辛"为"退辛进苏",实现以疏济密。在路径的建构过程中,晚期常州词派的词人们经历了树立梦窗为典范、全面体认东坡以及博采众长的发展过程,体现出词兼重大、疏密相间的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反映了晚近词坛"疏密并收""清婉兼具"相融互济的状貌。  相似文献   

14.
王鹏运在推动词学发展上,除了数量甚众、风格卓异的词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学思想及其对临桂词派其他词人的影响。他以词体为尊,推重词的比兴寄托,倡导“重”、“拙”、“大”“作词三要”,重词之体格,讲求体格与声律二者并重,推重空灵而厚重的梦窗词,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临桂词派的重要词学理论《蕙风词话》的建构与形成,为临桂词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草窗词     
<正> 周密,号草窗,宋末元初词人。词集有《蘋洲渔笛谱》二卷,《集外词》一卷;诗集有《草窗韵语》六卷。草窗生前盛负词名。著名词人吴文英把他比作张先,洞晓律吕的杨缵称赞他的乐府妙天下。可是到了清代以后,词人和词论家对他的作品却褒贬不一,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对草窗的词如何全面而公允地加以评价,就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了。一对于草窗词的评价,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全盘肯定;毁誉参半;全盘否定。浙派词人的观点属于第一类。朱彝尊、汪森所辑的《词综》,选录草窗词达五十七首之多,  相似文献   

16.
论姜夔词的"清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夔和苏轼同属"清空"的创作风格,但是他们名同而实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苏轼无意为词、蔑视词体的法度,他的"清空"是一种得之于天,极具个性的风格.姜夔则是有意为词,出入于法度之间,他的"清空"蕴含着一系列的法度,是一种可以普及开来创作风格.正因为姜夔的"清空"讲究法度,所以与吴文英、沈义父的"质实"词法及辛弃疾词的"骚雅"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四库提要》云:“词家之有吴文英,犹诗家之有李商隐。”义山诗对梦窗词的穿透性浸染主要表现在:一、以绮艳抒写深沉的人生感慨;二、致力于表现悲剧色彩的衰败、凋残之美;三、着力表现梦幻般的心灵迷惘;四、运用空幻回合、上下映带钩连的抒情结构;五、于藻饰典丽中潜藏浑灏流转的意脉;六、创作上同具“潜气内转”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霆不仅是成就突出的词论家,也是明代优秀的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或清楚流丽、绮靡蕴藉,或绮罗富丽、婉转绸缪,或豪迈旷放、清空冷峭,但都不离他的词论主张--即以"宋人风致"为词之极致.他的词作,可以说是其词学观念的实践标本,在"艳情"泛滥的明代,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晚宋词学专论《乐府指迷》《词源》有着深刻的理论分歧:《乐府指迷》独尊清真,指向“质实”;《词源》专主白石,指向“清空”。文章在晚宋词学背景中,讨论了词学范畴“清空”、“质实”的蕴涵,结合南宋以来词论中出现的重要词人创作,对“清空”词风中的“意趣高远”、“古雅峭拔”,“情景交炼”、“骚雅”等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结论是《词源》的理论导向标志着词坛由清真时代转向白石时代的风气移易,也带来了晚宋词风的明显变趋。  相似文献   

20.
清初词人朱彝尊辑《词综》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十卷,合共三十六卷。收录唐、五代、宋、金、元词2253首,作者659人。为一部著名词选。该书卷二十“周密”名下注云: “有《草窗词》二卷,一名《蘋洲渔笛谱》,”此说一出,相沿成习,讹误传承,无人细究,几成定论,贻误非浅。 修订本《辞源》四册“蘋洲渔笛谱”条云;“元·周密撰。二卷。密,南宋末人,号草窗,故其词集又名《草窗词》。” 1989年版《辞海》再订本上册草部“蘋洲渔笛谱”条释文云:“又名《草窗词》。词集名。宋末周密(号草窗)作。二卷。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于二卷外,收有清·江昱所辑《集外词》一卷及考证,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而“草窗词”条更直注为:“即《蘋洲渔笛谱》”。 以上三书同执一词,皆以《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为异名同书。而考校实际则不然。看来,颇有考辨以正视听之必要了。 两书皆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草窗词》编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