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爱生命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色彩。  相似文献   

2.
热爱生命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渐渐懂得了,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3.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小说的主人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有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殊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论文认为作品所要展现的是一种茂盛的生命意识,并从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三方面重点论述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5.
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是教师必备的思想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爱,而是体现着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向往和寄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展望和憧憬。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一、热爱学生是德育的有效手段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德育工作的严肃性并不排斥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只有满控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德育工作才能成功地进行。 转化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6.
船作为维系人与自然———水的中介 ,成了沈从文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舞台 ,它因此被赋予了“生命” ,从船的命运沉浮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的命运的兴衰。为作家提供了接触人事的直接工具和窥探人类命运的微型窗口。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生为主题的思想志趣,圆融生命的思维方式,完善人性的生命精神,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传统,形成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以"生命观点"的思维方式探寻人的生命本性,追问生命精神问题何以成为当今时代民族性、人类性的问题,进而悟觉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蕴,是复兴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的思想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这一问题,我们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生成融贯中西、通古达今的生命精神,创造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坚定从容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的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白描和写实,并运用了层递式手法,描写了一位狂野中的独行客,在极度衰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同伤痛、饥饿、严寒和野兽斗争和搏击的历程,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一首关于生命的赞歌,令人感动和落泪、给人鼓舞和力量。除了跌宕起伏、引入入胜的故事情节外,小说的字里行间,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带给我们的,是更多关于生命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来看,人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人和动物都具有“种生命”,而“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实践和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理解人之为人、特别是人区别于动物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  相似文献   

11.
自觉从生命视角认识和解释人生,以感悟方式执著而痛苦地探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在现代中国诈家中莫过于沈从文。沈从文在仙游历于城市与乡村的人生体验中,出干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他将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人的生命本体。生命,对于人来说,无非指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人的本性也蕴含于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中,所以首先必须是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性。同时沈从文认为生命是上帝的造物,它本质上是美丽的,人的本性也是美丽的,生命圣洁性的最大敌人来自世俗的物质欲望,生命的本性只有在其最初家园即自然中才能得到真实而充…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灵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要热爱生活,可是要热爱什么样的生活,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以为,要让人们真的热爱生活,就必须对"生活"本身作一个价值界定。否则,我们可以说,妓女是热爱生活的,她热爱的是灯红酒绿、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震大海啸,缅甸地震,上万人死亡,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海啸和地震,除了震撼,除了哀叹,那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理当珍惜它。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珍爱自己的生命呢?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一切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生命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高清海先生的逝世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但他所创造的哲学与生命内在统一的思想和原则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这笔财富,集中体现在高清海先生生前所坚持和强调的"为人与治学的内在统一"、"哲学与人的本质统一"和"生命和哲学的相互映照"等观点和学说之中.正是这些观点和学说,构成高清海先生"生命哲学"的思想真谛,同时也成为我们解读高清海先生"哲学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不是源自皇天上帝而是物质性元气。生老病死是必然性的自然过程 ,决不以什么鬼神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生与死是生命链条中相存相验的既定环节 ,有生必有死 ,有死必有生。人类总体生命绵延不绝 ,个体生命有始有终。因此 ,每个人必须善待珍重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果正确处置本性和理性、人和自然及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就能确保个体生命百年寿期的享有。  相似文献   

17.
热爱生命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你的渴求,你是否敢于梦想 那内心的渴望。 你的年龄有多大,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机勃勃的奇遇, 你是否愿意像俊瓜一样胃险。 我不关心,是什么行星使你的月亮位于方照‘ 我想知道,你是否已触及自己悲哀的中心, 是否因生活的种种背叛而变得消沉和封闭!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面时痛苦—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用不着去掩饰,使其消褪或使其凝固。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安享快乐—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你是否能充满野性地舞蹈.让狂喜注满你的指尖和足尖热爱生命@让·休斯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份思想文化类刊物,《新青年》并非纯文学期刊,但因为它首次喊出"文学革命"口号,实现了语体和文体的革新,把人的觉醒、个性主义等思想种子播撒到青年人的心中,而被人们认定为中国新文学的发轫与开端,驻留在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上。从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新青年》经历了从"同乡"到"同人"再到"同志"的位移;在思想与文学之间,它热爱思想胜过热爱文学。经过一个世纪的时光淘洗,《新青年》被赋予众多的价值和意义,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现实想象。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构成了人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陆文夫颇有特色的"小巷文学",善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生活,直面现实人生,关注中下层市民的生存和命运,从文化反思的层面揭示"小巷"人物生存境况和人生悲喜的复杂意蕴,对生命的关切中显现作家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生命经过不断提升所伴随的体验,是人的性情以及人格乃至心性的本源。从物种层面追问人类先天意识本能,那是灵性DNA的传承。心灵哲学背后并不神秘,当灵性的实体主动体验真善美时,自然法则被人改成有目的性原则。人能动地走向更高层面的生命快乐,形成超越性的生命体验方向,它使人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只有人才能达到心性上的体验水平,主体在灵魂深层觉醒时,才会在生命意义上实现真实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