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推进,关系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各类重大行政决策在新阶段将陆续出台,因此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需要专家群体提供智力支撑.专家参与机制内部存在为利益集团发言、行为越界、建议误导等潜—负功能,而专家论证程序的规范化运行将增强专家参与机制的显—正功能与潜—正功能,对潜—负功能有改...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资源网络配置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志  秦琴 《河北学刊》2004,24(1):122-126
本文利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对社会关系网络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它并非只是在"政府"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临时工",也不会随着体制的完善而"下岗",而是与权力授予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相得益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的动态过程中,它经历的是一个从"潜功能、正功能"到"显功能、反功能"最后回到"潜功能、正功能"的功能转化的动态过程。在我国特定的文化中,自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  相似文献   

3.
潜价值与显价值是价值的两种表现形式。潜价值是指被评价主体意识到但并没有生发出来的价值。显价值是指在实践领域中评价对象的功能价值和效应价值。显价值与潜价值是一对矛盾对立的价值表现形式.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不管是对物的潜价值与显价值、对人的潜价值与显价值、还是对事的潜价值与显价值,都在实践活动中各自可以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农村基层基本政治制度的村民自治,学术界已经有很多深入的研究论文问世。不过,就笔者所接触的资料来看,系统地从功能角度来分析村民自治的文章还很少见。基于此,笔者借鉴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比较系统地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三重功能:显功能、潜功能和反功能。 显功能、潜功能和反功能是以美国著名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日韩中小学教师管理与流动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和韩国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实行的是教育公务员制,教师必须服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为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并有相关的法律作保障,使日韩中小学教师流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师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该制度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不均衡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阙贵频 《学术论坛》2007,30(9):188-192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的最主要教化主体,因此高校教师的角色素质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最关键因素.但障碍大学生社会化的教师素质问题依然有一定程度的现实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思政教化的"角色缺位"和"角色移位"、教化心态的"唯前喻"和教化行为的"惰化"、知识结构的"简单化"和教化能力的"显弱"以及教化方法"非介入"、"无效介入"、"低效介入"的功能形态.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教师职前教育存在着"学科逻辑"与"教育规律"相分离、"理论探究"与"实践训练"相脱节、"独立学习"与"协作发展"相孤立等方面的问题。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初步建构"解析式观课—协作式备课—答辩式说课—情境式授课—追问式评课"有机结合的"五课一体"的能力训练体系,有利于促进师范生成长为智慧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涌 《学术探索》2001,3(1):40-43
以教师人格魅力对确立教师权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逻辑起点,分析教师人格魅力与教育终极目的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突出理想化教师人格的内涵和构成及其作为"隐蔽课程"核心的潜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与《潜夫论》都富含农业思想。二著皆持农本观,指出农业具有政治、经济和教化功能,《潜夫论》提出农工商内部各有本末的新观点。二著都建立了"人—地—天"的认识模式,前者之"人"多指百姓,后者之"人"更倾向于君王或圣人;二著都强调了人地关系对农业的影响,前者侧重生产力层面的人地关系,后者更重生产关系层面的人地关系。二著皆强调农时,前者明确提出确保农时的手段,后者更侧重"轻夺民时"的原因分析,并把"爱日"与"民力"结合起来看待农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人工和制度等原因产生增值。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征地增值收益的"显"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可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村委会以及土地使用者等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增值收益的分配,在其相互间的利益博弈下,形成了扭曲增值收益分配的"潜"规则,刺激了利益相关者对土地增值收益的非理性追逐。但是"潜"规则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以缩小或杜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专业技能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我们探讨和实践了"练习—见习—演习—实习"的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必须完善教师教育技能课程体系,协调各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力量,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雪 《理论界》2009,(10):172-174
本文集中分析手机使用中的负社会功能问题.本文认为,手机具有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的"第一身份"和作为承栽社会功能即人际交往的社会工具的"第二身份".而这"第二身份"的存在使手机的使用社会化和复杂化了.其结果,一方面它使手机使用者获得了一些促进社会交往的正社会功能,而另一方面它也使手机的使用者获得了一些负社会功能.这些负社会功能的存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形成了对手机使用者的"反控制"或人际关系的破坏.本文还指出,手机使用的负社会功能的存在原因主要是手机使用本身具有的私秘性、易侵入性和即时性等.  相似文献   

13.
均衡义务教育师资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流动"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教师人事关系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但也对教师的精神世界造成很大的冲击,如削弱了教师的组织安全感、弱化了教师的群体归属感和降低了教师对流动学校的认同感等。为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流动教师物质保障制度,流入学校应切实解决流动教师的不适应问题,帮助流动教师实现"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身份转变;与此同时,流动教师也应正确认识"流动"的意义,重燃教育热情,积极强化自身对新学校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影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因素很复杂,本文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理论,从社会制度、教育政策、社会改革、社会价值观、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多维度、多方面综合解决教师流动问题,以引导、鼓励教师到农村、偏远地区任教,以解决城乡、地区学校教师资源不均衡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全息思维方式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息思维是发育在宇宙全息统一理论土壤之上的“思维神树”。其基本的理论内涵是,按照宇宙大统一定律所揭示的信息泛对应性(全息相关性),着力寻求并应用系统包含着的母系统潜信息和显信息,着力寻求并应用母系统包含着的宇宙全部潜信息和显信息,努力激发整体相关性的思维功能效应,产生异彩纷呈的崭新思维果实。这是一种大气磅礴,神思翩翩的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这一两难争议的消解有赖于三个问题的澄清:其一,"负的方法"是一种什么方法?其二,它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是何关系?其三,它是如何言说"不可说"的?经考察,"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它的中国哲学来源并非是强调个人体认的直觉法,而是禅宗中注重语言分析的破执法。在言说"不可说"时,它以逻辑分析的否定命题呈现此"不可说"的"边界",以"边界"间接地表显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并论证一个新的概念——潜情感。作者认为,潜意识论扫描了心理整体但未穿透个别,特别是在文艺中具有突出地位的情感个别,而潜情感的研究可能会为我们研究文艺心理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人类情感中,一切曾经产生而且存在,但此时既未内显于心头而又未外显为表情和动作的“隐性感情”,统归为潜情感。情感与感觉、意识、思维是难以分离的,有潜感觉、潜意识、潜思维,自然也应该有潜情感。而情感的内部流动——情感能够持续、储存和再度唤起,是潜情感形成的自身依据,也恰恰是人类心理高度文明的表现。艺术中的先天性潜情感来自于生理——心理遗传,后天性潜情感有两个积淀源:一是由漫长广阔的社会时空历史地形成并透视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的情感氛围,一是个人在具体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的储存。由于社会生活的无限广阔和复杂,为潜情感的生成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因此后天性情感积淀是潜情感形成的主因,它在艺术中的流布也是最为大观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由于在"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有效解决师范教育存在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问题,因此,导致教师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先天不足。对教师教育改革缺乏"从实求知"的论证,体现在理论准备不充分,对现实又没有调查全面,使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在弯路上前行,突出表现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水土不服""说做不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四维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到师范生生源质量、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 ,同时以往的体制的潜功能仍然存在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中的结构重组与社会整合问题 ,关系到新结构、新秩序的稳定性 ,公正、有序的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宋衍涛 《齐鲁学刊》2007,(1):139-143
社会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必然现象,社会冲突既具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如何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也就是如何使具有负功能的社会冲突转化为具有正功能的社会冲突,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事实上就是解决当前所存在的社会冲突问题,或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的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冲突控制和整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