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释慧林的《一切经音义》汇集保存了大量中古时期的文字音韵训诂资料,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词汇学以及辞书学等五个方面对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情况进行具体梳理,综述各家观点,探讨其成就与不足,藉以探究当前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韩诗》的整理,可以揭橥其所引《韩诗》的概貌。根据我们整理,发现其直接引用《韩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等,共计约276条。其中大约有30条内容为"经文",去其重,直接引经文约为5条,与其经文相关联的约有7条,引《韩诗外传》经文约2条,而其余多为"故训"等,多与清儒辑本相异或未见辑录。通过整理、考释、探源,发现其在文献学上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据初步整理,《一切经音义》引用了《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注等,共计约740条,实际引用《诗》经文计约338条.其引《诗》名称较杂,主要有:《诗》《毛诗》《韩诗》《诗传》《毛诗传》《韩诗外传》等.其所引“《诗》”“《毛诗》”内容多为“正文”,而“《韩诗》”等多为“训释语”等.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诗》与今本《诗》的异同比较,可以揭櫫《一切经音义》引《诗》的概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韵英》考     
唐代元庭坚所撰《韵英》是一部记录实际语言面貌的新兴辞书,今已失传。《韵英》描写唐代长安地区的实际语音,前修时贤如王国维、唐兰、徐时仪诸先生都有深入的研究,多有创获,然较少论及其概貌和体例。唐代慧琳在撰写《一切经音义》时,大量引用《韵英》来解释佛经词语,辽代希麟在编撰《续一切经音义》时,亦引用《韵英》。可见,直至辽代,《韵英》仍流传于世,后来不知何种原因,不再流传,直至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韵英》佚文保存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和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中,共有四百多条。此虽已非《韵英》原本,然亦弥足珍贵,对研究此书的概貌和体例有极为珍贵的文献学价值。《韵英》作为一部唐代编写的辞书,在继承前人所撰辞书的基础上,记录了语言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当时实际的语言面貌,今虽不传,然通过所存佚文,亦可考知其大致的体例和面貌,揭示其在辞书史上的学术价值,以补当今此书研究之阙,有益于古代韵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慧琳音义》为唐慧琳法师所著,该书是佛经音义之集大成著作.琳法师耗时二十余年,“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究”,同时采录玄应、慧苑、云公、大乘基等各家音义,著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之书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通》、《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形义,此十书若不备,则取诸经史百家、参合佛意以定之.其价值非他书所能比者,“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就文字学研究来看,对《慧琳音义》的开掘还相当不充分,与之作为一部专释汉魏至唐五代佛经用字的“小学”工具书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从《慧琳音义》一书的性质来看,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作为一部“小学”专书,具有专书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慧琳音义》的文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取出佛经中的文字现象.其次,可以推进近代汉字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汉字学体系.再次,有助于楷字形体流变研究.第四,有助于文献整理及大型字书编纂.第五,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字料库等理论.第六,是汉字国际编码的现实需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辨慧琳所沟通的文字现象:考证疑难未识、考定字际关系、考探文字来源、考求字形流变、考查文献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归纳并提取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释的文字信息,结合慧琳一书以外的相关文献,考辨了九组文字关系.一方面辨析、疏通了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疑难俗字,同时也为相关字词关系的考察提供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P.2901卷是很有价值而尚待整理的书.著名学者姜亮夫、潘重规都曾亲手摘录部分文字一再加以刊布,然而,它的真实面目依然扑朔迷离: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到《敦煌宝藏》,连拟名也未能落实.该文作者在逐字逐条对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异同,提出应当拟名为《玄应〈一切经音义〉抄》;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它不但在敦煌遗书中是关于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内容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写卷,而且还保存了一种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有重大差异的唐代古本.  相似文献   

8.
徐时仪先生的《<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是当前对《一切经音义》文本的最新研究成果,徐先生的研究在校正字词讹误、辨析版本异文以及断句、标点等方面均多有凿空之见.然由于《一切经音义》批阅佛经甚夥,引证文献颇丰,徐先生之作亦难免有疏漏.本文就徐先生所校《慧琳音义》部份经卷中出现的断句、标点疑误14则加以按断,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9.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10.
慧琳《一切经音义》是我国唐代的一部大型佛学词典。这部书曾引起国内外佛学家,汉学家。以及梵汉对音学者的广泛兴趣,但是,至今还未受到辞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我国辞书史上不可缺此一书,因分十点略论如下; 1、作者及其《音义》的规模 作者慧琳,是唐代的著名学僧,《宋高僧传》曾载其略历。此人师事译经大师不空三藏,从小便在大兴善寺精密组织的译场中接受严格的教育与训练,造就了他“内持密藏,外究儒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一部具有很高文献学价值的典籍,保存了一些他书未见的文献,在某种程度上为先秦学术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校勘注释之学是《吕氏春秋》在文献学领域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其中汉高诱、清毕沅的校注本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学者从事整理校释工作的重要蓝本。《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有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书,其编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呈现出一片争鸣的局面。而在版本著录和检索辑佚方面,由于此书版本相对稳定,所以研究成果不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吕氏春秋》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是金元时期一部脉学专著,附有大量图示.书中保存了部分宋元已佚脉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本书流传版本较多,清代刘吉人选录书中部分内容校正而成《丹溪脉诀指掌》,虽脱胎于本书,但与本书已非一书.本书作者原题朱震亨,经考证当为李果.  相似文献   

13.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说苑》引《诗》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经史文献学家刘向《说苑》一书旁征博引典籍之多可谓引人注目,其中引《诗》又独具特色。如对史料原有引《诗》进行录、增、删、改,且绝大多数为直接引用,以全书多达91处,这反映了《诗经》在先秦的至尊地位。也体现了刘向个人的《诗》学观。从修辞角度对《说苑》引《诗》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刘向大量引《诗》是为了以《诗》证事、以《诗》为喻、以《诗》作评,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进言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17.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开藏书家研究先河,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五代到清末藏书家的事迹,其中还介绍历代刻书、抄书、校书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重点浅析了《藏书纪事诗》一书所蕴含的板书、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自出土以来一直被史学工作者所关注。作为一部珍贵的出土文献,《算数书》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史、秦汉史、文献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近30年的辛勤付出,关于《算数书》的研究已取得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因而很有必要对这些成果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学风极为严谨的历史巨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通鉴考异》考辨精当,最能体现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本文就《考异》一书的体例及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司马光及其助手在广泛收集各种史料的基础上,比勘异同,证实求真,取是舍非,保证了《通鉴》一书的质量,成为我国最优秀的编年体通史  相似文献   

20.
《南华真经直音》是北宋贾善翔为方便人们诵习《庄子》而作的音义书。在形式上承袭了陆德明《庄子音义》而有所改作。内容上所涉及的改类隔为音和注音、浊上变去、浊音清化、韵部混同等语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明显的宋代通语特征,同时掺杂有个人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