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制度性条件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性质、企业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与政府及经营者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改革战略。在实行治理结构创新的同时,对财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有银行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解决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问题。要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 ,就必须剥离国有银行的双重身份 :少部分改造为政策性银行 ,大部分改造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量大集中本身是大量国有企业存续的需要 ,也是政府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资金依托。因此 ,国有银行改革应与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市场是在市场化—价值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有着自身特有的制度基础 :( 1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改变 ;( 2 )国有企业的制度变革 ;( 3)居民投资意向的改变 ;( 4 )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因素 (需求推动、结构调整等 )。同时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存在的一些制度性缺陷 ,如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企业发行股票 (包括上市发行 )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公司后对其股权结构的政府管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政府干预等 ,都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的阶段。在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必然对政府行政架构提出配套要求。文章通过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内涵分析,指出应转换政府职能,对机构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塑造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由来以久,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把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到位,这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进行了强调.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和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把企业内部改革提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议事日程,对在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国有企业所办中小学现状堪忧 ,改革迫在眉睫。分离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的职能是改革的基本方向。当前应采取“分类指导 ,典型引路 ,政府统筹 ,稳定优先”的策略 ,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公有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越来越显得重要。虽然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关阶段,但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用人制度问题、产权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及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有企业经过几次改革尝试,提出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内容的又一轮改革,其中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通过分析所有权与经营权内在关系,结合国有企业的特殊性,针对国有企业在具体运作中责权不明所引出的问题,研究了国有企业有关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提出了此三权的一种结构设置和相应的运行规则,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与行为、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与改革方向,并明确提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以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心,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改革,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是在市场化一价值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有着自身特有的制度基础:(1)企业投融资体制的改变;(2)国有企业的制度变革;(3)居民投资意向的改变;(4)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因素(需求推动、结构调整等)。同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存在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如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企业发行股票(包括上市发行)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公司后对其股权结构的政府管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政府干预等,都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多种形式的非国有企业异军突起 ,而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 ,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这些国有企业不但自身缺乏活力和困难重重 ,而且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 ,作了几点理论思考 ,认为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 ;进一步完善企业兼并破产制度 ,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深化国企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等等  相似文献   

11.
"政企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三层分级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尽管阻断了原来存在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但在政府与经营公司之间以及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政企不分".本文在分析这种新的"政企不分"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经营公司自身改革等措施重塑政企关系,消除"政企不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的。在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运行目标的问题、关于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以及关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问题。从实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国企改革的成效,而且影响到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为深化改革、明确企业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正面临急剧变革,ESOP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本文对国有企业ESOP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员工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ESOP政府应采取有效率的监管措施,弱化权力强势方的权力,促进利益公平分配;政府、企业应采取适当的策略,以降低交易成本,促使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国有企业存在着体制改革形式过于单一、企业运作不规范、资金短缺、负担过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应把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切实做到政企分开,着力解决再就业工程,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地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监督 ,达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是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代表国家行使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权 ,并通过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和监督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而忽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殊不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的前提。通过对中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现状、内容等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从中找出中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吸取美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优点,并对我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提出合理化意见,包括拓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对象、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开拓信息披露渠道、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等,以期能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从“抓大放小”“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所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理顺国有产权,必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入手,分析成立国资委的意义,谈谈如何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需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企业财务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分析是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分析框架 ,逻辑分析了政府、经营者、员工在改革过程中权利地位的演化及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历程中所蕴涵的利益相关者 ,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借助于市场环境的改变 ,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与谈判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