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池田大作著作等身,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体裁广泛。我国有一部分学者借助池田大作的著作的中文译本来研究池田思想,翻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池田大作的著作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译介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日关系的时代背景、池田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池田和中国的友好交流、池田的佛法和哲学思想、池田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著作自身的魅力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对池田大作进行译介的原因。对池田大作的译介,促进了池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池田思想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蒙元史研究可从四个时期考察其历史发展。鸦片战争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的开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边疆史研究重要内容的蒙元史研究,直接服务于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其治史旨趣已经不同于乾嘉学派脱离现实的古史考据;洋务运动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承前启后的时期,蒙元史料搜集范围扩大了,域外史料的采用使治史方法上有了创新;从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新旧递嬗时期,一些旧史家继续沿用封建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蒙元史,其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是陈腐的,但其对史料的搜集与考订功不可没,而资产阶级史学的建立使一些学者尝试用资产阶级文学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支,代表了蒙元史研究中封建史学向资产阶级文学演进的历史趋势;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运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史的时期,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学术大师在蒙元史研究中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战诗歌从一出现便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余年来,抗战诗歌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大多是创作者;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对个体诗人和诗歌集团的文学活动、不同地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诗歌文本进行分析的研究框架;20世纪90年代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学者们在抗战诗歌的审美体验、精神情怀、演变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反思;从21世纪初至今为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在强化大后方研究的同时运用了新兴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池田大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1972年,池田大作就开始对生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生命”一直是他讨论的中心问题。池田大作“生命”概念有三层含义:个体生命、宇宙生命和价值生命。个体生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宇宙生命是指宇宙蕴含着诞生生命的力量,宇宙本身是一个超越生死、永恒生命的实际存在,并与人的生命深处相契合;价值生命是指生命的尊严和人对生命的尊敬,是池田大作生命概念中的最核心内容。池田大作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生命的精神,生命的光辉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特色。池田大作生命思想是东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21世纪人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或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进程经过了三个显著的时期:30年代兰格模式的形成时期;60~70年代苏东国家在计划经济内引入市场机制的时期;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在“市场机制中性论”和“联姻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市场为主导机制的当代新形态时期。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形成主要是在对马克思的市场观、对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四个反思、批判和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非关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代中非关系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相互支援和共同发展是当代中非关系的基本特征。当代中非关系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是建立时期;60年代上半期到70年代下半期是发展时期;7O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呈现崭新局面时期;80年代末到现在是经受国际形势和非洲形势剧变的严峻考验并保持顺利发展时期。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对非洲六国的访问,将当代中非关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非关系史上又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池田大作和平思想、文化思想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从“和平文化”视角切入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池田大作十分重视构筑“软”的和平文化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其文化思想也具有明显的“和平主义”特质。1983年以来,每年发表的“SGI”纪念日和平倡言集中体现了池田大作的和平文化观,其中2000年以来的和平倡言又有一些新的特点。通过梳理这些和平倡言可知,池田大作所着力构筑的和平文化实际上是以“SGI”运动为现实基础,以人民和NGO为主体,以对话为基本路径,这为构筑和平共生、每个人都有尊严的21世纪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大的可比性:它们都强调把学生的成长和幸福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都是在批判现存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都对当今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发展关系。池田大作的教育目的观是杜威教育目的观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夏文书档案史是西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夏文书档案史的研究在中国经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时期(20世纪初的前10年)、初创时期(黑城文献出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成果多产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鉴此,本文拟就各个时期的研究作一历时兼共的介绍和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为三个阶段: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前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属于汉学研究并逐渐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由于现在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因此,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前学科化时期是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脱离汉学研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跨学科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学科,而是与哲学、艺术、科学等诸多学科交织起来。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当下。  相似文献   

11.
交流方法是池田大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池田大作认为对话是交流的基本形式,文化交流是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相互性、对等性和全面性是文化交流的生命线,交流是结成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心灵上的纽带,是通向人类和平之路。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用盖娅的危机来昭示人类应警醒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是创价生态教育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他曾积极倡导用生态社会家园、人类生态家园和自然生态家园来着力构建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生态伊甸园。池田大作从《法华经》中寻找"依正不二"的思想作为创价生态教育的内核,力图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危机意识、文化意识和行为意识,并以此作为人类化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药方"。  相似文献   

13.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的宇宙即生命、众生平等和依正不二的理念不仅包含着佛法教义的启示,亦涌现出他对自然及与人关系的独特思索。在这种理念下,池田大作探寻了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并建设性地指出"人的革命"是化解生态危机的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生命尊严思想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因此形成四个明显的特点:包括汇集中西方文化的菁华,既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也注重了解人的内心生活;强调生命尊严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强调宇宙中最重要的是生命,而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尊严;理论与行动的统一,身体力行,不但进行严肃的理论研究,更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重塑生命尊严的理论基础,建立生命尊严的宇宙论证明。池田大作生命尊严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把生命尊严确立为现代人价值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池田大作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在探索人类的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了同路人。他们均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主要在于科技异化.理性发展失衡;他们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视为实现人内部精神的和谐以及人与外部自然世界扣谐的有效方式。他们的生态伦理观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池田大作比较倚重人类悲悯苍生之情;而艾特玛托夫则偏重表现动物的灵性。  相似文献   

17.
池大大作先生是现当代少有的宗教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出版的各类著作包括对话录,与其说是宗教作品,不如说是哲学经典更符合实际。倘若对池田大作的哲学思想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一个真正的“池田像”便难以获得显现;同时,如果将池田哲学等同于纯理性主义哲学,似亦很难把握池田思想的要领。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密切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他看到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陷入迷惘之境。池田大作通过对女性当下生存处境的反思,大力弘扬女性特质与女性价值,倡导女性回归其本真性实在。女性存在的价值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而得以建构。池田大作通过男女间的“主体间性”来规定女性的主体性。在池田大作看来,女性只有在这样的“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尊严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19.
谭桂林 《东方论坛》2009,(4):25-30,38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