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危害社会秩序的非正式群体是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劳动群体或正式群体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其它群体之中。它们和正式群体共同构成人际关系的总和,共同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对事业的态度。社会主义社会的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组织),一般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的。当这些群体和正式组织在奋斗目标价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社会心理趋向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科技革命的进展既为进一步发挥人的积极性开辟广阔前途,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效率、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造成人在心理上的过重负担。为此,必须完善人际关系来充分发挥人的心理积极性,以保护人的机体。完善人际关系的当前任务是调节社会心理气氛,形成既有高度纪律、有条不紊的劳动秩序,又有推心置腹,无拘无束、互谅互尊的团结气氛。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每一次管理理论的突破,几乎都是基于一种新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是基于人们的需要的不同的特征,即把人看成是需要人,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也都是围绕着怎样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其管理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被动的、间接的管理。那么,在管理过程中,人是否只是需要人,是否只是为了需要的满足而工作呢?本文从这里出发,提出“权利人”假设,通过权利和义务把人和工作连接起来,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将间接诱至的管理转换为直接的尊重和满足,要求企业积极承担伦理责任,实施以人为本的伦理管理。  相似文献   

4.
谈到“非正式群体”一词,人们会作出不同反应,也许更多的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尤其以一方净土的学校而言,谈“学生非正式群体”,那就可想而知了。究竟该怎样去认识、对待它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从社会学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学生非正式群体? 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断言:“人生不能无群”。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们,为了通过依靠他人来满足自身所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职工进行管理要从人的本质出发,人性假设理论就是对人的本质的最基本的认识。从人性假设理论出发,对员工进行激励,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活力、经济效益的真正源泉 ,而要开发人的潜力必须了解人的心理及行为。人的需求是激发人的原始动力 ,满足人的需求、激发其期望心理 ,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公平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管理者应尽力做到公平合理。同时 ,在管理中还应提高凝聚力 ,注重人的情绪、情感因素 ,适当控制员工的情绪 ,提高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性假设的种种理论,都是围绕人的利益和需求而展开的,都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目的的。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就要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以个体的爱好、兴趣、需要等心理相投或地域相近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征,是大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是否健康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笔者通过对天津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21.1%的教师心理存在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和焦虑等。造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和人格缺陷等。因此,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中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群体:一类是正式群体,即高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而设置的具有明确规定的学生组织结构,如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集体等等.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即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地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观点和目标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愿、自然、自发地形成的群体.本文仅对后者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意在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调动所属成员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益提供一点意见.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多种存在类型,它们与高校的管理现状及学生本身的来源及素质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