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多年来,我国生猪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形成所谓的"猪周期"。文章通过调研,深入分析了生猪业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规律,剖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猪周期"是一种典型的"蛛网现象",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主因是,生猪较长的饲养周期决定了其产量难以灵活调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决定了行业内存在较显著的盲目生产行为。文章最后就破解"猪周期"困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猪周期价格波动和重大突发疫情叠加影响下,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应对多重风险所发挥的效应,进一步挖掘背后存在的潜在问题,为生猪企业养殖模式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对生猪企业的分析,展现相关经营成果及趋势变化,结合横向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企业的产业链拓展路径基本一致,但在应对猪周期及疫情等突发事件叠加风险时,养殖模式差异对生猪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较大。公司自养一体化养殖模式,在本轮猪周期及叠加风险中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建议加强养殖企业技术管理,做好风险把控工作,适时推动养殖模式变革,促进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时代下,生猪疫情网络关注放大了生猪疫情事件的影响,引致猪肉及生猪产业链价格异常波动。基于信息传播视角,根据微博、微信与百度网络爬虫数据构建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度指数,采用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和TVP-VAR-SV模型探究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对猪肉价格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对猪肉价格波动具有显著时变影响,生猪疫情严重暴发时,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生猪疫情网络关注的猪肉价格波动冲击存在明显的反转效应,短期内生猪疫情网络关注抑制猪肉价格波动,而中长期则会加剧猪肉价格波动且影响具有持续性。非洲猪瘟时点下,网络关注的猪价波动冲击效应在2个月由负转为正,且非洲猪瘟集中暴发期下冲击效应高于疫情初始期。(3)进一步地,在网络关注冲击下,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呈现出短期内抑制和长期加剧的反转效应,且产业链价格波动的纵向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对冲击的反应速度、程度更大。农业部门应密切观察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动态变动趋势,及时预警猪肉价格波动并调整猪肉储备策略。  相似文献   

4.
猪肉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采用X12模型和H-P滤波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将其波动分解为季节性、不规则波动、趋势性和周期性4种类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猪生产、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是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市场突发事件、政府政策措施实施等因素是猪肉价格不规则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猪肉价格趋势性上涨;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32个月。对此,需扎实推进猪肉生产各环节稳定发展、健全猪肉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制度,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增长和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猪周期”是否满足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下价格趋于收敛的充要条件:每一期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一阶导数恒小于1,再结合可变参数模型可以对猪肉价格等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时序数据是否趋于收敛进行实证检验。该分析框架下猪肉价格缺乏稳定性条件,并有发散的趋势。相对于猪肉市场的需求,供给对猪肉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以致“猪周期”反复出现。基于此,政府有必要平衡猪肉市场“高价”和“低价”情况下出台的支持政策,加大“猪肉低价”状态下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降低“低价”时养殖户的损失,保证生猪供给的稳定;最后,尝试试点生猪期货交易,提高“预期价格”在养殖户生产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辽宁生猪生产:30年波动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生猪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依据辽宁省30年生猪生产的历史数据,以生产波动的相关理论,运用回归分析对猪肉产量进行时间趋势拟合,得出辽宁生猪生产波动特征:长期表现为总量增长,短期呈明显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利润周期、疫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农户饲养规模是产生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结合周期波动分析,提出建立生猪期货市场,实现生猪规模化饲养,健全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等辽宁生猪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丰,也是历史上丰收持久度最强的一次周期。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较大规模的上涨和波动加剧并存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复杂多样,如国际价格的传导性、农产品产能集中度、种粮机会成本、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巨大扰动。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农产品价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X12季节调整模型及HP滤波法,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周期性及趋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从河南中牟生猪收购到浙江余姚猪肉销售各环节价格变动及成本费用的构成数据,分析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繁自养方式的收益高于专业育肥方式;生猪价格是全产业链价格波动的振源,并以非对称方式传递到猪肉价格,生猪养殖环节收益波动最大,是产业链中最脆弱、风险最大的一环,生猪市场的供求矛盾取决于供给。因此,推进生猪产业链一体化、推动生猪保险产品多元化、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等对于解决生猪价格大幅度周期性波动问题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形成与控制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表现为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两种形式,其中非正常波动是阻碍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根本性原因是生猪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经营主体行为不协同和政府调节滞后/过度、错位/缺位。抑制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需要遵循重点突出与整体兼顾、事前控制和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提高政府调节的有效性,完善生猪市场体系,加强生猪养殖主体行为的科学性和协同度,促使生猪价格由非正常波动向正常波动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风险与特征,在可储存商品市场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扩展的GARCH簇实证模型,运用2000-2015年月度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和非对称性,价格上涨信息引起的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于下跌信息引起的价格波动;我国生猪饲料市场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该市场的多数交易者在做决策时非理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中,玉米价格收益率显著影响了生猪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为此,未来我国应从产业链视角进一步完善包括玉米价格在内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的预警系统;提高对饲料价格上涨及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不断完善生猪饲料市场,引导饲料市场相关主体理性投资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