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活动的领域很广,走过的道路又迂回曲折,从而留下一个复杂多变的形象。对这一类人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考察可以勾勒出种种不同的脸谱;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历来对他的思想评价见仁见智。以他1903年以前的早期思想来说,誉之者称他“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贬之者则斥责他在戊戌政变后即趋向“反动”。本文认为在戊戌前后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梁启超是有巨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1903年以前,他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他有首倡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提倡语文合一和输入西学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一场真正伟大的革命,是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不仅扫清了国内的封建秩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伴随着法国革命,产生了一位叱咤风云、威震世界的人物,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象拿破仑这样的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拿破仑的论述。一个半世纪以来,出版了许多关于拿破仑的历史著作。关于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吃人妖魔”,对他恨之入骨;有的称之为“天神”,对他顶礼膜拜,显然,这些观点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
198 9年 ,郭小凌先生在《世界历史》上发表了《“梭伦经商”考》1一文 ,否定了梭伦曾经经商的“定论”。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笔者孤陋寡闻竟至这等程度 ,十年间对如此重大的学术问题竟然一无所知 2。所幸最近笔者到曲师大本部参评职称 ,利用闲暇时间去图书馆翻阅资料 ,才得以拜读郭先生的大作 ,可谓受益匪浅 ,启迪良多。郭先生认为 ,关于梭伦经商的有关史料“并非可靠”,因此 ,梭伦经商说“不足凭信”。其论据是 :梭伦的诗及其法律残篇作为史料 ,虽具可靠性 ,但从中“绝对看不到梭伦经商的痕迹”;古代作家中与梭伦时代最近的是希罗多德 ,他是…  相似文献   

4.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黄兴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失之公允。有的因为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云云;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有的公然说“他没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把他“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右翼”。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评价黄兴,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有的著作称他是西方的“圣人”,我不敢苟同;有人把他说成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也缺乏说服力.为了对这样一位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给以正确的评价,我想就苏格拉底的政治立场和哲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志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在这时虽有某些革命思想,但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想。有的同志则认为,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不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中山这时的思想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一直是革命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孙中山“一开始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谈及何时产生革命思想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他在《孙文学说》中认为:“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在对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意见并且是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总的评价上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是农民革命英雄,但也有认为他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地主分子”①,是“剥削阶级方面的代表”,“实质上是叛变了革命”,“本质上和郜永宽等相同”②。对于石达开的一些具体行动,如皖省安民、参加内讧、带兵出走、以至最后在大渡河复败等方面,也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如何在历史上对石达开这一重要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现在只就我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来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摩尔根认为希腊人的“民主观念是从氏族制度沿袭下来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要比提秀斯、梭伦和克利斯提尼这三位人物更为古老,“他们都没有想改变从氏族制度承袭下来的现存的民主原则”。他还认为雅典人“并没有对制度实行急进的改革,其理由就在于:他们的制度原来一直基本上是民主制。”在梭伦的宪法中“重现了军事民主制的观念”①。摩尔根所谓雅典民主政治承袭氏族民主制的论断,既混淆了原始民主制与奴隶制民主制的本质区别,抹杀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阶级斗争,又否定  相似文献   

9.
在梭伦改革划分公民等级的标准问题上,学者们的意见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具体来看,分歧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四个等级的名称及划分是否自梭伦改革始;梭伦改革之前雅典社会分工和经济成分有无多元化;德拉科立法时"自由财产"是否已成为高级官职的任职资格;以及如何看待古典作家的记载.立足于古代文献资料,作出令人信服的考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仲与棱伦分别是先秦齐国和古希腊城邦影响最大的政治家,也是中西政治思想史、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二的改革与实践中,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管仲采取“法自君出”政策,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梭伦采取“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制度;加之二改革所依托的社会载体不同,致使二的改革在民主思想观念等方面形成极大差异,也直接影响中西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的吴禄贞,是北方革命运动颇具影响的人物,不少革命党人都仆仆于他的周围,对他寄托着很大的希望,但同时,他又是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和满洲新贵良弼、载涛等人的关系颇为密切;他胸中蓄有“推翻清室、创造民国”的宏图大志,但在武昌首义爆发、京畿兵力减少的情况下,却迟迟没有推翻清室的行动;他有时打出“维护清室、革新政治”的旗号,而又秘密联络山西革命军,表示同站革命立场。由于这些现象纷然杂陈,论者每每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评价他是“富有爱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的指责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立场上,“临终也没有抛弃‘拥护清室’的旗帜”。我认为。在吴禄贞身上存在的这种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鲁迅前期思想估价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鲁迅前期的主导思想是“进化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社会革命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不同意说是“进化论”。二、关于“国民性”问题 (1)国民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少同志认为鲁迅所谓国民性就是民族性,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的心理素质或精神状态。也有同志认为鲁迅的国民性并非民族性,鲁迅在不同文章中谈到国民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代史开端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代史应以何时为开端?中外史学界看法不一。关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在欧美出版的世界近代史著作中,有的以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认为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转折点;有的认为1450年的“商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所以主张以“商业革命”作为近代史的开端;有的还主张以“地理大发现”为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相似文献   

14.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历史透视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在位时间一共是54年,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对他有各种评价。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毛泽东《沁园春》词里的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了。这个评价固然带有遗憾的口吻,但毛泽东是在纵横百代的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够进入他评论范围之内的,都是历史上的雄杰人物。  相似文献   

16.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导核心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多年来,在评价石达开的问题上,一直存着较大的、甚至全然相反的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从一八五七年五月以后就已经叛变了革命。有的说:石达开在大渡河“早就同敌人进行一桩黑暗交易,按官授职。”有的又说:“一八六三年五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重围,抱着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的可耻目的,向敌人投降。”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城邦奴隶制发展到繁荣时期。由于希腊本土的雅典,经过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奴隶主民主制度,加上后来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提出来的。怎样评价这条总路线,一直是有不同看法的。早在70年代,王明在他写的《中共五十年》中就攻击党中央和毛泽东“拒绝社会主义革命”,“把社会主义革命推到遥遥无期”,甚至说只是在刘少奇1953年初从莫斯科回到北京转达了苏共领导的意见后,“毛泽东才不得不承认中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近几年来,有的人则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不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从而否定提出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9.
法国人民阵线的第一届政府——勃鲁姆政府上台伊始,就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法案.勃鲁姆认为,这是人民阵线政府为“改善”现有社会“试图作出的试验”.勃鲁姆同时代的人以及后来的史学家对此改革也通称为“勃鲁姆试验”.几十年来,史学家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说它是“通过法律的革命”,也有的说它是“不果断的社会改良主义”,“完全的乌托邦.在我国还有人认为:法国人民阵线政府的社会改革措施,“实际  相似文献   

20.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四七九年),生活在春秋晚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土崩瓦解,新兴封建制行将取而代之的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是顺乎社会发展规律而行,还是逆乎社会发展潮流而动,是促进社会改革与进步,还是拉历史开倒车,这是区别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动的根本标志。孔子的一生行事表明,他是顽固地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地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奴隶制效犬马之劳的反动派。他念念不忘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到处兜售他那一套“仁”、“孝”、“忠”、“恕”之类的反动哲学;而对新兴的封建势力,则穷凶极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