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就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道路,是统筹城乡就业的关键所在。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依靠这种途径进城就业并不能带给农民工较高的就业质量,也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不能过多地依靠社会资本,政府应该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就业转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就业歧视极大地制约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阻碍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大大影响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本文旨在为政府制定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可操作性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就业状况正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得到改善。在农村,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各地加快了和谐就业的步伐。然而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户籍制度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就业的总量矛盾。因此,用经济手段扩大城乡就业容量是根本途径。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构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不足,实现城乡和谐就业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而要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必须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人手.不断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法律机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虑财政收入(支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约2 000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显著影响,保持适当国家财政赤字运行有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到2015年,我国可基本解决近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农村“多余劳动力”和“伪装失业者”。近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的过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是存量大、转移规模大、素质差、政策法规观念淡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是科技兴农、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建立健全农民工市场和农民工保障体系 ,对农民工加强培训并加强农民工的就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为了寻找就业机会而涌向城市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的不平等.因此,首先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从而实现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  相似文献   

9.
东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多种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市各级政府必须紧紧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产业集群、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做好权益保障工作等多种措施促进就业,以实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最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工业化发展的逻辑 ,农民大规模地工人化应在失业人口显现之前完成 ,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性 ,农民工人化过程与失业显现同时出现 ,给中国现代化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尤为困难。那么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情况下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农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切实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文章在回顾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做了分析 ,并就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和乡村就业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客观上要求城镇不断拓展就业领域,以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压力.同时,更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必须用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思维,去谋划解决城乡的就业问题.这也是贯彻统筹城乡就业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就业,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我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必须明确当前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建了更为全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了惩罚性赔偿的力度,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力图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案例,兼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该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理论剖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都市边缘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建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都市边缘农民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身份的双重性导致他们的边缘性社会地位。由于体制、立法、思想观念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在都市边缘农民工中缺位。建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同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平等待遇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务工农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却受到称谓歧视、社会保障歧视、就业歧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的不平等、自身技能培训待遇的不平等及子女文化教育受歧视等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在分析这些不平等待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城市务工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期望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改革相关制度,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相关待遇,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和小康。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不是要单纯地振兴工业,理所当然地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是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任务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保持了26年。从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差来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粗放型增长推动的。未来15年将是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可以成为一个快速增长期,也可能成为一个矛盾多发的徘徊期,能不能争取第一种前途,避免第二种前途,取决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三大问题的解决。要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抓住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发展社会事业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消除我国二元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完成这一任务,要抓住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