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的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 ,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 ,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 ;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在使中国文化面临两难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向 2 1世纪 ,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 ,切实完成既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又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李宗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最近十年来日益受到各方面重视。从官方到学术界到企业界和民间,人们都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相对过去大幅度前进,但思想文化领域存在很多问题,比方说传统价值的进一步解体。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后,传统价值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改革开放以后以市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的道统思想包括道统内涵的现代阐释、道统传承历程的梳理、道统内含的治统与学统的发掘以及道统、治统与学统的全面重建等多方面内容。他的“一国学术思想的中心”与“立国精神”的道统观,相对于第一代新儒家群体中冯友兰和钱穆的道统观具有更为合理自洽的思想价值,但是,他关于中国文化道统内含的治统与学统的现代诠释及其力图从儒家心性之道的践履中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的理论建构又有自身的缺陷。全面梳理熊十力对中国文化道统的现代诠释,不仅对于深入认识现代新儒家道统思想的演进脉络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而且对于批判性地汲取现代新儒家道统思想的合理价值以推进中国文化道统的现代传承也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是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现代转向 ,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型态的转换和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管理及思想、文化、教育 ,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也处在艰难的转型和求索之中。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新旧价值冲突混合 ,中西观念相互激荡 ,社会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崩溃 ,而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当此之时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群众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  相似文献   

5.
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全主位的影响,并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深谙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的老子,将其深藏不露的生态美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给后世人和未来世界。本文力图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重新评价老子的思想,探索出其为中国当代文化和发展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思想改造与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思想主题,是他早年及晚年文化哲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精神实质是试图通过持久性的社会价值革命,重建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所崩溃了的中国价值秩序与意义世界,为现代中国的各项社会变革造就崭新的价值框架与价值主体。本文试图围绕毛泽东对近现代中国价值危机的反应,对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社会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涉的不仅是一个政治认同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即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大众化的方式使其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内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这既使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又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重构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和时代理念,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以文化认同坚实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博爱等,是不同文明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通性理念。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不仅孕育出了具有这些价值观念的思想元素,而且成功转化为制度实践。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现代元素,有助坚定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式价值、增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中国式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是民本思想并非与民主思想完全对立。发展现代民主事业,需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中来吸取民本思想中的精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至少在基本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和未来走向三个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在符合民意、保障民利方面,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对传统秩序的尊重,这样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民本思想中提供的关于集体主义(社群主义、社团主义)的思想,为人类民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从文化研究的观点来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一,便是传统思想文化,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有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也有如何发挥作用和实现自身现代价值的问题。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的研究者认为,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传统必须以现代化为目标。这个看法,对于现代化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来说,大致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武术文化中的武德思想及和合观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积极价值,武德可以提高国民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合观可以指导国民建立社会发展整体思维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的现代价值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以儒家教育伦理思想为基点,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普世意义的科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理论活化和价值拓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在中国激起了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作为对全球化的一种反省 ,现代新儒家反映了中国思想界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和选择 ,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梁漱溟、冯友兰、徐复观为现代新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 ,从理论创造、思想影响上探讨了其文化保守主义值得重视的合理内容 ,评析了其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畅  张景 《山东社会科学》2015,(2):28-32,37
从思想源流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涉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真正源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也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但这种融入是一种开新,而不是一种复兴。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我们的态度应从侧重学习吸收转向侧重借鉴比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努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中国文化出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艰难曲折,步履沉重。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观念的产生,使文化建设方面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文化的未来出路问题备受关注。今天,认真总结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的经验教训,客观地解析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种种主张,厘清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出路,对于我们建设现代新型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中寻求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想资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的异化问题而引发的保守传统道德的回应,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还要面临一个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问题,"中体西用"成为了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依托的市民社会、人文主义价值等前期思想资源,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所缺失的,这使得创新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20.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民族文化的定义起源与中西印文化特征,以及创建中国现代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建设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因此,研究张君劢的文化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评价新儒学的文化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