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杨绛先生的小说里,活跃着一个个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却无意间插足于他人婚姻或情侣之间的女子。在情感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她们对爱情的追求闪耀着女性觉醒的火花,却也透露出情感纠葛给她们命运带来的悲剧色彩。在这些女性第三者身上,寄寓了杨绛先生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杨绛小说文本的解读,分析其中的女性第三者形象,结合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杨绛先生对于“女性”与个性、情感与道德以及女性命运和出路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加工后的艺术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作家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西欧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拥有美丽可爱的外貌,具有牺牲精神和忍耐、顺从、温柔的秉性;而西欧现代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则是追求自主、独立、勇敢的现代女性形象。西欧童话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其实正是作家女性价值观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溪州竹枝词是描写土家族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塑造了不少生动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勤劳持家的女性形象、有勇敢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女性形象、有岁时节令中的女性形象,还有信仰禁忌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吟咏女性的竹枝词生动地展现了改土归流后溪州土家族地区女性的日常生活,虽是片段式的,却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代官方统治者着意塑造贤良淑德、贞孝节烈的理想女性形象,在礼仪制度、律令格式、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下,为女性设定了固有的生存空间和秩序,同时干政乱政、骄悍淫妒的女性形象和狎妓宠妾的社会风貌在唐代文本中亦展露无遗。侠女异类和出世于佛道的尼冠等多形态女性形象也是唐代女性的另一弹性存在。唐代社会实态中多元差异化的女性存在反映了对理想女性形象的冲击和调适,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张力。整体而言,唐代早期对妇女形象持宽容开放自信的态度,唐代晚期女性形象渐趋保守变形。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为理想女性的德操提供了疏解路径。不同书写体系和文本记载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各有偏重。凡此种种构成了唐代多元差异化存在的女性生存空间和场景,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中温情与秩序的共存、冲突和调适。  相似文献   

5.
很多批评家往往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研究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其实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呈多元性,她们或是屈服于传统,或是突破传统,或是以死来打破父权对女性的迫害。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用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女性形象。文章以伊芙琳、穆尼太太和西尼考太太三位女性形象为例,从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中可窥探到乔伊斯反对父权制,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独立、自由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克孜尔石窟裸体女性形象来源旧说——希腊说、犍陀罗说或龟兹本地说,经分析是难以成立的。印度本土艺术中裸体女性形象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随着佛教流布而传播开来。对克孜尔石窟与印度本土艺术中的裸体女性形象进行体态、姿势和装饰等方面图像学的考察、比对,可以确定克孜尔石窟裸体女性形象来源于印度本土艺术,其裸体女性形象无疑遵循了古代印度的审美法则。龟兹开放的社会和包容的心态,为裸体女性形象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韩剧风靡一时,而其中大多数表现的主体是女性。而这其中,传统女性的形象与新女性形象即野蛮女友形象出现平分天下的局面。野蛮女友形象的出现与受众需求、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女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通过这类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到韩剧描述社会现实、表现女性心声、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女性形象被当作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极广泛。就中国和西方平面广告设计对于女性形象的运用来说,西方在应用女性形象来做平面广告设计时候常常热烈激情,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前卫而夸张;但是中国文化却有浓烈的"非性"倾向,大多通过内敛的方法把女性形象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因此,设计者在把女性形象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时,需要在重视各种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掌握好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0.
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上都与前代的文言小说不同。但无论是市井女性形象、守礼女性形象、情欲女性形象,或是复仇女性形象,都是小说作者在对现实中的人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而这一创作动机是受了南宋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女工农兵形象、女知青形象和女红卫兵形象都表现出了女性激情洋溢、豪迈坚强的特征。女性和男性一样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她们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阶级斗争中充当了社会的重要角色,此时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意志和激情正是新中国政治文化的写照。考察新中国女性形象的时代表情对于诠释当时的政治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潮汕作家群代表洪灵菲、戴平万、丘东平等创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叛逆的知识女性形象,勇往直前的女革命者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少受到潮汕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裔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第三者》讲述的绝不仅仅是世俗意义的第三者,"第三者"极具象征意蕴:不仅指游离于两种文化和传统的菲格贝恩夫妇等犹太人,更指孤独、异化了的现代人。他们是失却了信仰、身份,找不到归属的充满矛盾和悖论的"第三者"。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的小知女性形象的核心要素是更自主、更开放、更指向本能欲望的满足和个人愿望的达成。这是因为与美国的小知女性相比,澳洲的小知女性受到的地域束缚更小,也不需要和男权社会妥协迁就。而与英国小知女性相比,她们的生存能力更强,不需要依附男人生活。同时,澳洲当代文学的小知女性形象描写显现出了三方面的新趋势:一是,当代小知女性文学中出现大量的彻底反传统形象;二是,澳洲小知女性形象展现出新型的婚姻情感方式;三是,澳洲小知女性形象独创出的主体意识性爱观。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有恋爱中的女性、婚姻中的女性、生产劳动中的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其个性风貌的形成和周代社会状况、礼法制度、婚恋习俗和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描述的女性形象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问题。媒介用一维视角反映多维的女性形象,夸大与变形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失真、扭曲。本文从媒介报道的性别分布状况、媒介的结构与体制、社会价值观、社会现实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女性形象失真的原因,表明媒介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曹禺先生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有以侍萍、愫芳为代表的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传统型中国女性,也有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异类女性形象,正是在这类女性形象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女性境遇的深切体验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女性形象一直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客体。任何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载体。作为图像存在的女性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某一时代的女性生存方式,并隐含着当时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评判取向。中西方画家虽然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其绘画创作手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却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男性画家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无论美丑、丰腴、娇弱,都是男性审美标准的体现,展示了艺术家对女性的感受,表达了男性自我对人类另一半的艺术审视和沉思。  相似文献   

20.
复仇女性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变化,复仇女性形象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复仇女性形象由男性来塑造,并未形成自身的主体性,是菲勒斯中心之镜中的虚像。女性拥有言说的权利是复仇女性真实品格建构的开端。女性作者只有坚持与自身、与男性、与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保持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