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追随萧萐父先生问学30年,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略有所窥.值此纪念<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的理解.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师友和同仁们赐教.  相似文献   

2.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多方位的。在宏观方面,他阐释了自己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及相关问题;在思潮及个案方面,他对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和船山学有着精到的研究。探讨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史若干问题的研究,不论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还是当下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对船山学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62年参加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船山哲学初探>,即获得广泛的赞誉.在此后的四十年间,船山思想始终是萧先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主编的<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他关于船山研究的散篇著作,已汇集为<船山哲学引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在纪念船山逝世310周年时,他和许苏民合作撰著的<王夫之评传>(以下简称<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此书是萧先生四十年船山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评传》被誉为"用马克思主义解读王船山的集大成者",其特点如下:首先萧萐父先生集成了自己在船山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哲学诸领域的成果,并且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其次,汇聚了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成果,如全面继承了侯外庐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成果、对冯友兰、嵇文甫的船山学研究成果有所吸收、在自己以前少有涉及的领域广泛吸收了新时期以来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等,还吸收了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第三,在继承和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船山哲学的唯物论特性与启蒙思想的阐发等方面都有更精深的阐释;第四,萧萐父先生在船山学研究方面巨大的成就是得益于他的研究方法即注重研究的生发点,重视史料鉴别,学贵涵化融通。  相似文献   

5.
陈屹 《船山学刊》2011,(3):15-19
萧萐父以"破块启蒙"、"六经责我开生面"为主旨切入船山哲学,以气本论为逻辑起点,通过气化流行的自然史观过渡到理势合一的人类史观,归结于创造"积而成乎久大"的人文世界,突出船山哲学"首重人极"的人文主义性质,彰显其人格美,视船山为明清之际早期启蒙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明清思想史有多种诠释面向,其中就明清思想与"启蒙"之间的关联,以主题的形式予以明确探讨的学人,主要有梁启超、侯外庐、萧萐父等三位,他们既有一致的致思方向,也有学思个性的差异。其中,梁启超的明清思想史观可大致归纳为"政治现象——学术变迁——启蒙(文艺复兴)"的阐释路径;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可概括为"革命实践——社会运动——启蒙思潮"的模式,而萧萐父的"启蒙"论说,则可宽泛总结为"思想多元——文化主体——启蒙与启蒙反思"的学术进路,并超越了梁、侯。梁启超、侯外庐、萧萐父的明清"启蒙"论说,大体上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态势,并统合了明清思想和以儒道为主体的先秦诸子学的思想资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展示了更为广阔的面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1990年,萧萐父正式提出了“人文易”说。“人文易”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其思想主旨。在继承王夫之以来“明有、尊生、主动”之大易精神的基础上,萧萐父以“时代忧患意识”“社会改革意识”“德业日新意识”“文化包容意识”阐明了“人文易”的精神内蕴,并用“民族魂”一词强化了它的重要性。随后,在“易道三分”说的基础上,萧萐父肯定了“神道意识”,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来看待。在推展“文化包容意识”的基础上,1993年萧萐父超越了民族主义立场,提出了他的文化哲学——通观—涵化说。1999年,萧萐父提出了“意象美”说,认为“意象”是《周易》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传统诗、书、画的意蕴、意境实际上是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意象美”说与“诗化哲学”说所处理的问题层面不同。萧萐父是珞珈易学学派的开创者,王夫之是珞珈易学学派的远源,熊十力是其近源。  相似文献   

8.
《江汉论坛》2001,(11):96
萧萐父,哲学史家.祖籍四川井研,1924年生于成都,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哲学系,曾受教于万卓恒、张真如、金克木教授之门.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华阳中学等校任教,曾主编<西方日报·稷下>副刊,并被蒙文通先生聘为尊经国专西方哲学史教席.解放初,参加接管华西大学,50年代中被派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进修,继调武汉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9.
萧萐父教授     
萧(?)父教授 生于1924年,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任武大哲学系教授,博土研究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哲学系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萧(?)父教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于1943年考入武大哲学系,1947年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0.
萧莛父船山学研究主动继承了侯外庐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拓展。萧莛父对侯外庐的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拓展。“继承”体现在主动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船山的共同路径,以及对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的共同判定。“拓展”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的叙述术语、体系构建、内容扩展等方面的深化,以及对现当代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和以西方思想研究船山的不同模式有所注意和肯定。萧莛父船山学研究存在着“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方面发掘船山思想的逻辑范畴,以构建船山哲学体系之网;另一方面厘清船山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将船山思想纳入明清之际“早期启蒙说”,旨在从中国自身的思想上找到启蒙精神的内在性根芽和根据。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经中外学者百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张立文、陈来、郭齐勇等对刊  相似文献   

13.
萧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卷),确实使人耳目一新。编者力避那种把哲学史写成“一堆知识的聚集”的作法,以雄辩的论述向读者揭示——“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3页)。以笔者初读的印象,这部著作为了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系统,在如下几个方面刻意求索,每每有工力独到之处。第一,力求准确地把握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追随萧捷父先生问学30年,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略有所窥。值此纪念《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的理解。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师友和同仁们赐教。第一,萧先生治船山之学,首重文本诠释,以此为治船山学之第一要紧事。或曰:此乃海内外船山学界之共识,不足奇。予曰:唯唯,否否。世间固未有不通文义而能治船山之学者,亦未有不精研《船山全书》而能全面准确理解船山者:然而,先生所云之文本诠释,自有其尤重史识和逻辑之特色。其中之重之尤重者,乃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区分船山“对旧说之沿袭”与“别开生面之创…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湖湘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经中外学者百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等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日本、韩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等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日本、韩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船山学刊》2021,(2):F0003-F0003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经中外学者百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杨国荣等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佳作。  相似文献   

19.
徐荪铭 《船山学刊》1994,(1):189-201
掀开两岸船山学术交流的光辉新页 1993年6月3日—6月6日,海峡两岸70多名学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聚会,参加由台湾故宫博物院辅仁大学、台北中国哲学会和船山学会合办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大陆学者方立天教授等应邀出席,并在会上报告了论文。萧萐父、唐明邦、刘春建教授、萧汉明副教授、姜广辉副研究员以及湖南船山学社专家、学者吴立民、王兴国、谭承耕、王泽应、喻宝善等提交的九篇论文分别在会上宣读,或收入辅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经中外学者百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杨国荣等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