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与日本、朝鲜之间的交流与往来高凤林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先进文明、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也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空前频繁。山东地处沿海,天然港口较多,在对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与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2.
徐福是中华文化交流活动的最早楷模和典型代表,他开启了中国文化外向传输与探索的先河。徐福的文化探索与传播活动,是出于他对暴政恶行的反抗与斗争,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还表现了他对外在世界的自觉探究,这种勇敢的探究行为正是代表了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生活的本质特征。他所从事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以和平的方式展开的,在不同文明的积极融合中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徐福的文化探索活动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索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张骞、玄奘、鉴真直到郑和,都用"动态和谐"的理念进行文化探索与传播活动,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交流渠道、交流方式和交流舞台逐渐增多扩大,而且传播手段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把握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国内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对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长久屹立于世界强国系列以及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无疑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综合创新”作为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一种探寻,是指融合中西文化之优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共产竞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开辟,既是“文化综合创新”的结果,更是“文化综合创新”的进一步体现.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首先,从文化视野上要重视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双重影响;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要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并存;最后,从文化交流上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5.
中华海洋文明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000多年来,中华海洋文明以其特有的物质和文化形态与世界海洋文明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互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将中国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理念传向附近国家,将先进的科技和知识通过行经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国家的商人传递到四面八方。其与西方长期互动的历史,也为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世界和平发展模式,提供了文化和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价值,怎么评价也不过分.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来人说,主要起到了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作用一是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我国与邻国人民可以友好相处、友好往来;二是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三是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此外,还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发现了一些新的地区和领域,以及很多未知的物产、文化和技艺.这是郑和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非沿海斯瓦希里城邦国家及其创造的斯瓦希里文化,是古代世界“环西北印度洋文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化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古代亚非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斯瓦希里文化的认知与研究已经有漫长的历史,其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成果,近年来随着亚非文明的现代复兴正成为世界性话题,斯瓦希里文化研究也El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观察,便会发现怛逻斯战役背后所隐藏的文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即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造纸术西传和中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度考察、理解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9.
徐福与郑和     
徐福与郑和田连谟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无数风流人物名垂青史,徐福和郑和便是其中重要的两位。他们不仅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而且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先驱者。他们一个去东洋,一个下西洋,开国际文化交流之先河,奠亚非各国友好交往之宏基,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他...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流向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也向西方逆向传播。同时,在对待西学和对待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上,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很早就发生了联系,除了两者之间的贸易外,东南亚各国还充当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渡斯人、阿拉伯人是早期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移民活动中,既有海外穆斯林移民中国,也有原先居住在中国的穆斯林移民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隐约存在着某种伊斯兰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明代郑和7下西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自张骞通西域后 ,我国汉朝与建国于今中亚、西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奄蔡、条支、安息、黎轩等国间的交往联系加强了 ,我国汉朝较高的封建文化不断传播到中西亚各国 ,中西亚各国的优秀文化也传入汉朝 ,从而促进了汉朝与中西亚各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随着欧元区的形成、美元化的出现,东亚国家迫切要求建立亚洲货币一体化.在这种区域货币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树立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这是中国以大国姿态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过程的一种必然选择.建议当前应分三阶段实施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近期目标是实现意愿结汇,推动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选择最佳路径,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支点货币,促成亚洲货币区形成.借鉴欧洲货币联盟实践经验,提出通过中日货币合作,构建亚洲多重货币联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 ,日元贬值有损于中日双边贸易的增长 ,并且日元贬值使我国从日本进口的增长速度下降是由日元汇率和日本出口的特殊关系决定的 ;日元贬值影响我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 ;日元贬值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经过统计分析发现 ,日元兑美元汇率对我国出口的回归系数为 - 0 .5、滞后期为 5至 10个月 ,说明日元贬值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影响我国出口。实证结果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践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各国产生了诸多影响:政治上,建立了东南亚诸国的和平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经济上,发展了这一地区同中国的商贸关系,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文化上,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的便利性受各国之间物流协作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沿线东南亚9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利用Matlab分析工具的K means聚类分析法、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物流绩效水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较高,东南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与中国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海关效率低等问题影响着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物流协作效率;为了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跨境物流协作中存在的短板,建议加强各国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云南、广西等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省份的对外经济合作与开放,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确保投资资金及时到位,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提高双边或多边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构建物流大数据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系统等,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跨境物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全球化的加深,使中国与东亚周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合作的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促使了东亚国家有了对这种变化的应对成本的考虑,大多国家选择了可替代策略,进而遏止中国的发展。由于该地区本身面临一些传统的历史遗留问题,使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中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隐患,也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具体表现为美国持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对应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和巨大的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通过研究美国贸易逆差与长期利率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在失衡格局的调整中,美国提升利率、缩减财政赤字这一方式最为有效.然而最终的调整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也应该适当调整经济,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中亚国家同为转型中的国家,面临着发展和稳定两大问题,都在加快制度变革,实现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各方面的合作领域,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和意愿,在“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下双方关系深化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也为双方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机制和平台。目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团结亚洲被压迫民族,建立反帝革命战线,深入亚洲各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不仅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亚洲国家相继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的战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