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发创意产业是拯救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途径。朱仙镇木版年画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动漫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内力支撑,其民间美术特色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挖掘其民间文化内涵,把年画包含的文化艺术特征符号化、立体化,从而设计出优秀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动漫,有助于推动河南民间文化走向世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基地之一,明清之际走向兴盛,朱仙镇曾一度成为中原年画与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地方艺术中心。但近代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深度衰落,如今成了被"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衰的原因学术界十分关注。本文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盛衰史与中原戏曲艺术文化的盛衰有直接关联,是在戏曲文化与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所致,展现了民间艺术与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浑厚古朴 ,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记忆与沉思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平衡手法 ,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手法 ,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召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 ,色彩和谐 ,讲究章法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色彩魅力 ,它长盛不衰 ,影响之大遍及中外。  相似文献   

4.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大力推动木版年画产业化发展有其人文背景和社会经济需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探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产业化发展中的总体优势和面临的困境,着重剖析了人才素养等问题。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朱仙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几个年画店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产业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随着社会发展和传统习俗的变革,木版年画面临危机。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通过对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保护,促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等措施,朱仙镇年画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朱仙镇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古代名镇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著名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如今,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嬗变……开封的朱仙镇是中国四大著名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在这座有着古老文化历史积淀的名镇上,生活着这样一位对木版年画发展变迁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张继忠先生。戊子年末重走历史名镇张继忠先生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已有十多年了,2008年12月26日,记者重访开封朱仙镇,才发现眼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已于两年前换了主人,这是记者时隔两年后来到这里得知的新变化。说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它的历史追溯于唐朝,兴于宋,鼎盛与明清,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明末清初,镇上的年画作坊大大小小有300多家,每  相似文献   

7.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在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形势严峻。为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积极探索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对策,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将门神年画在我国木版年画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各地年画风格的典型代表。漳州木版年画中的武将门神形象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图式与形态语言。分析了漳州武将门神的四种类型各自的形态特点,同时通过与北方年画中相似图形的比较,指出了漳州年画与河南朱仙镇年画的内在联系。漳州木版年画中武将门神形象的自身演变,也表明了漳州木版年画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年画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民间在新年时家中用以驱赶鬼怪、祈求幸福的张贴用品。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象征,朱仙镇木版年画图像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戏曲故事为创作主题,通过可见的形象来映射年画的文化形态,呈现了原生态的文化品质和生命活力。其中蕴含的原始思维特征,从空间完整性思维、时间完整性思维以及形象完整性思维方面凸显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图像的独特个性,体现着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民俗心理,表达了鲜明的创作目的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好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提高全民厉行节约的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针对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从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建设和谐西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西部大开发中建设和谐西部具有体现民主和法治的精神、张扬公平正义的理念、营造诚信友爱的氛围、成为充满活力的热土、构筑安定有序的环境、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的基本特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性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动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是和谐西部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致西莉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本.琼森的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诗作意境融彻、韵律优美,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陷入单恋的男子如痴如醉的形象,并高度赞美和歌颂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即纯洁的精神恋爱。  相似文献   

15.
经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替代。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的职权做了相对明确的法律界定,这是我们认识经理法律地位的基础。对经理职权的界定,应当充分重视和尊重公司股东基于章程的自治需求,把对公司经理法律地位的认识建立在公司章程的基础之上。作为公司机关之一,经理在合理授权下(无论是公司章程或是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获得的职权是其发挥价值的制度基础。我们需要一个现实和有效的制度设计,来发挥经理的积极性和作用,又不至于损害股东、债权人、其他利害相关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的生成谱系与传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种来自文学和非文学的力量形成的对话和张力使其意义得以生成、增殖和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个场域出发展开经典研究才能避免将文本细读与社会语境人为割裂的弊病,进而在文学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商业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涵,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目标体系.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的体系结构,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加快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 '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种来自文学和非文学的力量形成的对话和张力使其意义得以生成、增殖和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个场域出发展开经典研究才能避免将文本细读与社会语境人为割裂的弊病,进而在文学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商业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消费社会的到来相应,思想文化领域也会发生深刻转型。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具有显著的商品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弱意识形态性。当下中国消费社会性征日趋显现,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三大形态的文化转型,在当下中国尤其值得关注,文化转型和重建呈现"和合"趋势。与此同时,文化启蒙、文化纬度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强烈欲求。在消费社会语境下,推进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需要着力做好繁荣大众文化、振兴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精神,其内涵涉及儒、道、墨、释而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之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对和谐的内涵给予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和谐是一种哲学、一种战略、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一种理想、一种力量,彰显和谐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