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囿限于自恰的东方主义话语规范,忽视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世界,满足于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激愤严词、民族主义情绪的畅快表达以及在文化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的呈现,遮蔽产生这种霸权语境的全球性生产秩序,忽视对自身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检视。因此应该回到"马克思",其经济、历史与社会的客观分析方法依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在全球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背景下,泰国面临着外部文化异化和内部文化失根的双重危机,并因此爆发了著名的新浪潮电影热潮.《最后的木琴师》(2004)是泰国21世纪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之作,以个人命运演绎民族寓言、追寻文化之根,唤起了泰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与热切.该片是后殖民语境下泰国民族自白,是对西方国家东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编码和程序控制”的反抗,是对泰国被异化的“他者”形象的矫正,对于同样处于文化失根困境和西方异化危机的中国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方主义的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东方主义的"幽灵"游荡在各种各样的西方文本中,其中包括电影。借助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美国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策略,电影是他们的一种重要武器。即使在当今发展势头良好的中美合拍电影中,仍可以清晰地看见美国人对中国的那种僵化的东方主义想象,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吉姆老爷>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康拉德在小说中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西方殖民主义的同时,康拉德也暴露了自身所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安作为华人电影界的翘楚,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诉说着他的电影梦。文章从李安多元文化创作背景和后殖民主义影响角度出发,观照和审视他创作的东方电影中那些"叛逆"的新女性形象。以《饮食男女》《卧虎藏龙》为例,分析影片中东方女性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及性格在全球化和现代性语境中的嬗变。李安正是在东方传统儒释道文化和西方现代女性解放的双重审美文化矛盾冲突碰撞中,凸显了东方新女性的精神追求和独立品格。这也为我们认识现代社会中的东方女性打开了一扇天窗。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明了殖民主义批评是一种政治批评 ,而作为当今西方显学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则是一种文化批评。深入研究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范畴中的东方主义文化批评和女权主义文化批评 ,并指出了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对我们实现文化战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下大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汪洋恣肆,"后殖民主义"理论同样适用于大众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既能阐释大众文化中"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关系,又可用来阐释大众文化中"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关系,两种关系都是憧憬与对抗并存的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这一机会,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用来达到使其他国家"西方化"的目的.文化殖民主义在其本质上有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性.面对全球化形式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文化殖民主义,要借鉴马克思殖民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文化殖民主义的本质,进行文化平等交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西藏题材电影面临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境遇:一方面是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域;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进行西藏的"独立国想象"和妖魔化中国的重要战场。尽管近年来中国也有不少影片表现西藏主题,然而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传奇性叙事方式的欧美电影,中国表现西藏题材的电影难以跻身于全球文化市场。本文既批判欧美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方面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又审视中国西藏题材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中还存在的"东方人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为通过电影艺术建构客观、真实的西藏形象提供了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