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推动了经济发展。通过整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式教育数据,综合铁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考察中国近代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通铁路地区拥有更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更多的新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和资本积累;同时,发现铁路是通过便利人力资源流动、促进新式教育而影响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铁路与近代河南经济"专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路与行业经济发展、单个铁路与经济发展、铁路与宏观经济及城市发展三个方面,此外,部分涉及的研究又包括华北铁路研究与河南经济研究两个方面。总体来看,该专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于问题与不足集中体现在研究内容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南洋公学、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等一批铁路学堂,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虽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缺乏统一管理、师资短缺、经费紧绌、生源不足、战争动乱等困境,办学条件艰苦,但培养出的铁路建设人才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东北是中外交涉的一个矛盾焦点地区。在诸多交涉中,铁路交涉是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东北对外交涉的全过程。近代以来,铁路开发、铁路借款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一种侵略方式。因此,俄、日把修筑和控制中国东北铁路,作为扩张势力和控制这一地区各项政策的首选。当殖民主义者把铁路开发作为殖民统治最有效途径后,铁路开发的殖民色彩就超出了它自身的经济开发价值。近代东北既急需铁路来促进经济、国防建设,又要拒绝外国通过铁路来扩张势力。因此,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陇海铁路西段铁路潼西段通车,铁路成为连接陕西与中国东部地区大都市的重要交通纽带。陇海铁路当局积极开展对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宣传,适时采取多种便利旅游的措施,利用民国时期名人现身陇海铁路沿线风景名胜所产生的影响,对陇海铁路沿线景点进行推广,从而使陕西近代旅游业在铁路的带动下得以萌发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和债务问题,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陇海铁路债务的形成、整理。分析认为:陇海铁路债务是近代中国资本匮乏下的无奈选择,它有效地促进了铁路的延伸,也成为长期无法摆脱的梦魇;其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内外债并举,逐步形成中外资本联合修筑中国铁路的模式,推动了近代中国铁路债务思想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铁路成为列强掠取大量中国资源的载体.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二者交汇于城西,使济南成为山东乃至华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给济南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而对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日本等后发型国家对铁路技术的引进和建设铁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近代科技文明的态度,因为铁路是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筑路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而日本铁路发展迅速,铁路延伸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同步而行。  相似文献   

9.
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 ,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石家庄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成为华北物资转运的枢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 ,迅速发展成为华北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本文重点考察铁路对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铁路枢纽地位使石家庄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带动了石家庄人口的聚集和商业的繁荣 ;促进了石家庄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兴修铁路之议始于 1 9世纪 60年代而迄于80年代 ,反对派官员囿于风水神灵之说 ,赞成者亦仅仅着眼于运兵运械之利。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 ,张之洞是第一人 ,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 2 0年的生命主题。他关于铁路建设必须立足于“销土货、开利源、塞漏”以发展民族经济 ,关于干线国有、枝线民营 ,关于铁路借款必须坚持“主权第一”等一系列认识与实践 ,是当时国情条件下最有可取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中国“钢铁之父”的张之洞 ,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同样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鲜明的色彩,地处西南边疆云南的早期近代化进程就很有特色,它与一条铁路——滇越铁路息息相关。经济的近代化是近代化进程的核心,滇越铁路的主要作用和影响也是在经济方面。综观历史发展的脉络,滇越铁路成为了近代以来云南联系外界的一条捷径,催生了一批近代企业,促使云南的商业类型分化,加速了商人组织的近代化进程。研究滇越铁路在历史上对云南经济近代化影响的各方面表现,在能加深对法国殖民者侵略云南乃至全中国历史的认识的同时,更能全面把握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尤其是能深化它对云南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的认识,揭示近代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和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业的开创者,张之洞是后起之秀。他们对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荜路蓝缕之功。他们一生的洋务活动也伴随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铁路建设中抵御外敌、发展民族经济、借洋款筑路的思想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两人权力与地盘的争斗也延缓了铁路建设,洋务派的"内耗"同样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19世纪末,清政府为保利权,以杜外人觊觎而自行开辟了一批通商口岸,称自开商埠。郑州地处中原,清末芦汉、汴洛铁路的修建,使郑州一跃成为商业中心。1905年郑州首次被辟为商埠,民国十年,郑州二度开埠。郑州商埠筹建过程缓慢,但对郑州经济发展及郑州城市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898年青岛港的开埠便利了土洋货的进出口,是近代山东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的表现,而胶济铁路拓宽了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其沿线美烟的种植结构、生产布局则是对国内外市场对美烟需求做出的反应。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沟通和促进了美烟的生产、销售两大环节,引起了美烟种植的区域化、专业化和销售的外向型。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这种以路港互动为代表的现代交通网络,对近代区域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株萍铁路和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株洲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在抗战时又由此向西展筑湘黔铁路,遂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对株洲城市的兴起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铁路枢纽地位带来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株洲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促进了株洲近代工商业的起步、发展与繁荣;导致了株洲人口的聚集和街市的扩张。在50年间,株洲由一个小集市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近代以来的新疆危机,修筑内地联系新疆的铁路成为客观需要,自晚清迄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孙中山在内仁人志士们提出了种种方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近代政府在修建新疆铁路问题上也有所努力,但由于国势衰微和热衷于内战,最终使这一重要的边疆交通近代化措施未能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铁路在内的新疆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日本侵占后移植大量近代工业,解放后在苏联援助下很快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工业遗产十分丰富。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如何保护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遗产已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方面,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或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及时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方案,边保护边开发利用,以确保保护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成为新兴铁路交通枢纽以后,传统的运输路径、交通运输体系和货物流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获鹿的晋冀商品集散地的位置向东转移至石家庄。随着石家庄商品中转和集散地功能的逐步增强,其经济地位和实力逐步超过获鹿、正定,成为河北中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之冠。石家庄逐步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实现了近代冀中南地区经济分布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建成了以纺织和炼焦等支柱产业,奠定了近代石家庄工业产业基础。在经济功能基础上,逐步增添了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从而具备了复合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北近代交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由于受战乱、自然灾害、政局不稳等因素的影响、交通建设事业几乎没有发展,导致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直到本世纪20年代西北的交通建设才开始起步,30年代有了初步发展,抗战期间达到高潮。公路、铁路的修筑和航空运输业的兴起,对促进西北近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就西北近代交通建设概况及其作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清末,铁路的引入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的开始。沪宁铁路是近代中国最有价值的铁路线之一,它的通车运营便利沿线人们的出行,改变人们传统观念,至民国年间,旅游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沪宁铁路的客运呈旺盛之势,这与沪宁铁路局制定的各种营销政策以及不断完善的服务密切相关,而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提高了铁路交通消费,带动沿线旅游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