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介词是表示其宾语同其它词类间关系的一种虚词,主要功能是连接词语间结构。但在英汉翻译时,我们发现许多介词被译成了动词。Thethingswereoutsideherexperience.这些事她没有经验。wephonedforataxitocomeatonce.我们打电话叫出租汽车马上来。这种词性转称现象对正确理解与翻译介词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语言学家称:*英语是介词的语言”。说明介词数量众多,使用频率高。但是它的词汇意义较弱,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习惯用法而不是逻辑或语法来决定用那个介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的介词远不如英语介词那样发达,缺乏和英语介…  相似文献   

2.
从配价角度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部分传统的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从配价角度探讨这种现象,认为这种格式的出现多是准二元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必有成分或少量一元二位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可有成分变换位置做宾语的结果。这种现象本身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尚未定型的语言现象。目前而言,宜视人们接受程度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看,介词on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性映射实现句式的引申,向不同的概念域辐射,形成了其意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部分传统的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这种格式从结构而言,以述宾式动词带宾语出现的频率最高;从配价角度来看,多是准二元动词中由介词引出的必有成分变换位置做宾语的结果;语用环境对其产生和流行也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种现象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尚未定型的语言现象。目前而言,宜视人们接受程度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羡馀现象(redundancy),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言语使用的实际活动过程中,经济原则(economy)却是贯彻始终的。羡馀现象与经济原则,既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使语言和语言的关系处于一种特殊的矛盾统一的状态之中。本文拟从汉语“所”字结构着眼,对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羡馀现象)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作一些分析,试为深入探讨汉语的羡馀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词同属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但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究隐藏在语言表层结构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与此同时研究这种差异性还对英汉翻译与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英汉介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即英汉介词类型、英汉介词及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来进行系统对比。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探讨多年的现代汉语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副+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实词虚化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介宾结构的功能替代形式.汉语介词发育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汉语表达的要求,而时间的一维性又要求汉语介词必须承担起非主要动作、行为、状态等等所要承担的表达任务,这就导致了"副+名"出现并承担介宾结构的工作来完成表达任务的现象,这就是该结构形式产生并发挥介宾短语功能的原因."副+名"现象的出现并大量产生并不会对汉语词类理论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8.
反意疑问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由陈述部分和简短问句部分组成,其复合结构承载了丰富的话语信息.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的角度,探讨制约转喻的四个原则:即信息最大化原则、经济最大化原则、认知突显原则和社会需要原则在反意疑问句语用语义方面的反映.反意疑问句所承载的丰富的语义语用功能是语言运用者内在的认知状态转喻的结果.通过对反意疑问句的转喻认知分析,表明从认知转喻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对介词短语作了分析。在句法分析中,指出了介词短语内部结构紧密,认为它是一种粘合式结构;评析了介词短语作主语和谓语的说法;还指出了介词短语在不同结构层次上的分布位置。在语义分析中,提出介词短语能够明确语义关系,但有的也会产生歧义,并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在介词短语的内部和外部对歧义现象加以分化。在语用分析中,指出句首的介词短语常作主题,但不一定都作主题;还指出介词短语可以作为焦点,可以在句子中易位,并对这些现象作了语用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拟人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文学作品中的拟人为语料,基于语言运用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构建拟人生成意识双重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心智哲学视角阐释拟人生成.拟人生成离不开意识双重结构和主体的意向性,意识双重结构是拟人生成的重要理据,主体的意向性主导拟人生成的整个过程.语言表达生成可以通过意识双重结构得到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省略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各种语言中的省略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省略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了省略的本体特点、省略的成分、省略的分类、省略的规律以及省略的作用等问题,进而探讨了英汉句法特点的异同。省路从其本体上即其产生的来源上可分为三类:1、框架成分省略和非框架成分省略。框架成分的省略就是指主谓(宾)结构中主语、谓话和宾语的省略。非框架成分的省略是指框架成分的附加成分的省略,主要包括定语成分,介宾结构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等。英语的省略大多是框架成分的省略;而汉语中则不仅仅是框架…  相似文献   

12.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罗宾提出,这一理论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从认知角度解释语言结构,其中在对介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事实上,这一理论也可被用来解释很多其他的语言现象,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一理论对论元转换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一般讲究简洁精练 ,即遵循经济原则。但与之矛盾的是冗余现象却在许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 ,广泛地呈现在语言结构、语境、韵律等语言范围内 ,并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从语义的角度探讨冗余现象在词、句、篇章等层次上的体现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山东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刊登了高更生的文章《一种特殊的主语省略句》,谈由“当”字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主语省略的现象。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主语省略句”。本人浅见,此种情况并不特殊,仍属于承前省略主语或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主语的现象。 高更生同志指出,这种句式主语的省略,同“当”字结构的修饰成分的结构情况有关系。他列举了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前人论“省略”,基本上是分别论述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各种情况,例句取自不同的著作。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一书进行分析。归纳出书中常见的省略现象,系统论述其中几种“省略”的特点,以此探讨一些古汉语的语言规律。省略的前提是语境,本文从语言结构和语义两方面探求省略的特点,研究“省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语介词教法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介词是一种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类 ,它必须与后面的名词结合在一起组成介词短语方可使用。英语中介词的使用要比汉语多得多。正确地使用英语介词会使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明确而且符合语言习惯。汉语中很多动词在英语中往往用介词来表达。因此 ,用英语潜词造句时不能生硬地、词对词地套用。另外 ,英语介词应用广泛而灵活 ,应特别注意 :介词自身的差异或与其他词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类对空间语言认知,形成空间语言概念的一项基本原则。文章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通过对英语介词under所体现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对under空间意义的认知过程,分析了这些空间意义扩展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缩略语是现代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英汉缩略语的含义,对比分析了它们形成的方式及其互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的经济原则探究了缩略语出现在人类语言中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焦点理论出发,通过在最小对立对儿中鉴别工具短语"以"字介词结构前置和后置的功能和意义差别,以"易之以羊"和"以羊易之"为突破口,证明:"以"字介词结构前置时表"方式",后置时表"完成";"以"字结构的前置与"完成"语义标记的演进密切相关,而中古时期的相关语言现象验证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仿音、仿义和仿结构是仿拟话语的三种类型。语言经济原则和类比原则是仿拟产生的重要理据。根据经济原则,仿拟体现了使用语言的省力性;类比原则则揭示仿拟的本体和仿体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