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走出国有企业退出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两种不同含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和流失原因有所不同,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判断狭义的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一般借助于价格法和收益法,相对于价格法而言,收益法在衡量国有资产流失上较为科学。当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存在五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把国有企业退出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停止国有企业退出;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把低于评估价格或实际价值转让国有资产都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对职工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及社保金是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在一些国有企业退出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退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而是应坚持规范的、渐进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营运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中外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企业单位在搞创收时无偿占有国有资产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事。荣获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专著《国有资产流失研究》 ,在广泛调研和占有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用价值的创新见解。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和界定依据。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在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 ,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的事实 ;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评估折股、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等过程中大量流失。产权缺位、制度缺陷、管理不善、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力等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应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法人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国有资产运营法律保障机制,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5.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基本上是两大方面:一是在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本文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国杰 《兰州学刊》2005,(6):100-102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在我国国有经济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国企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文章主要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造成流失的原因,并从法律与管理体制两个方面,探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流失的国有资产数目之大,方式之巧妙...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是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 一、会计核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表现 虽然会计核算有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对会计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但是,由于会计核算的人为主观性、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会计监督的软弱性和有关法规的不完…  相似文献   

9.
<正>国有资产流失,狭义地讲是指国有资产被用不正当或不合理的手段变为非国有资产,即改变其全民所有制财产的性质;广义地讲,除了狭义的“变性”流失,还包括国有资产的各种损失,如盘亏、报废、毁损造成的损失,以及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营造成的损失等。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40多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2.7万亿元的巨额国有资产,但与此同时,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由于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的滞后性及配套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使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人估计自 8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累计已达6000亿元之多,平均每年约流失500亿元左右。本文拟就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1、在企业对外投资中流失。一是用流动资金对外投资不按规定入帐核算,而是挂往来帐将应负担的利息计入成本费用,人为调节利润,有收益时也不纳人“投资收益”核算,挪作帐外中饱私囊,没有收益时,长期挂帐,在收益中造成流失。如据对省商业系统三家企业的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对外投资额2500多万元,只有一家将投资款利息单独挂帐,另外两家均在成本中列支,而且长期徒“其他应收款”  相似文献   

10.
防范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洪 《兰州学刊》2005,(6):120-121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严格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依照法纪,严厉查处国资流失案件,使国有资产的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