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刀枪不入库,战马不放山,深圳有三四万退休白领在“淘金” 身怀绝技,又无“包袱”,退休白领大受用人单位欢迎,月薪三四千元者不乏其人 深圳谋业竞争相对公平又颇严酷,退休白领中种种隐忧同时存在 在300多万忙碌的深圳打工人中,有一支队伍颇引人注意,他们就是已经退休的白领人士。这些老人虽然已退休,但刀枪不入库,战马不放山,精神抖擞,重返“沙场”,活跃在特区经  相似文献   

2.
奉新县十佳道德标兵、县公路分局82岁的退休老人万才国,七年来捐资2.45万元兴办公益事业,受到全县人民的交口称赞。奉新宋埠镇至安义县石鼻镇公路是条乡道。由于失修失养,道路泥泞不堪。万才国看在眼里,急在心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5,(11)
编辑同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近几年来法官、检察官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退休后有的身体较好,有的热爱法律专业工作。今年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指示后,有的退休法官、检察官想做些维护社会公平、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想根据我国《老人权益保障法》第四条和司  相似文献   

4.
阿诤 《社区》2008,(3):1-1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生活费用增长很快,尤其是食品和服务费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2006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人均仅880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他们的收入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部分老人选择了到中小城市生活,大部分是回故乡老家去“异地养老”。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退休后到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投奔子女安享天伦之乐的。  相似文献   

5.
李沅  赵章进 《金陵瞭望》2008,(13):27-27
“您真是人如其名啊。”听到记者这么说,70岁的傅厚宽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傅厚宽是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社区组织的特殊党费交纳活动中往募捐箱里放入了1万元现金。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6)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9年里个人捐资11万元,募筹财物100余万元,26次亲赴大别山深处的希望小学,使1000多名贫困学童得到救助。他,就是共产党员、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退休教师周火生。2002年11月初,"安徽省首届十佳好心人"评选揭晓,这位可敬的苏  相似文献   

7.
徐明贞  杨毓勇 《社区》2005,(14):30-30
社区陈连科今年70多岁,有脑血栓后遗症。1996年退休回到社区生活后,他称自己是“嫁给了社区”,两天不去看看、坐坐,就像少了点东西一样。和大多数退休老人一样,陈老刚转入社区时,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但是,社区为退休老人创造的温馨环境,让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济南创建文明城市,大热的天,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拿着铲子走上街头义务清除“野广告”。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之后,老人立即来到社区,带头捐款200元。社区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腿脚不便,就坐着敲鼓。此外,陈老每天晚上坚持到家属院里巡逻,有一天下雪,陈老穿好衣服正准备出门,儿子说…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社区》2012,(15):50
保大爷今年实际年龄85岁,问他年龄他总喜欢给自己长一岁,用他的话说长一岁就意味着多活一年。保大爷1987年退休,退休前是北京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退休工资现已涨到4700元。街坊四邻少有人知道保大爷退休前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位捡拾破烂的老人。保大爷退休后先是给某交警支队看大门,一看就是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9.
蔡丽萍 《老友》2008,(4):29-29
李木生是新余市万溪煤矿一位已退休14年的老党员。在十几年的退休生涯里,他依然心系矿山职工,情暖退休老人,既是个让上级党组织放心的人,更是个让万溪煤矿离退休职工舒心的人。2004年他担任万溪煤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体党员,  相似文献   

10.
沈志添 《社区》2010,(28):19-20
有这样一群老同志,他们从各自工作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退休了,不说原来职务有高低、权限有大小,现在都是社区居民一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厦门与事业有成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磨炼出来的一把硬骨使他们退而不休,要把一份余热奉献出来。于是,金鸡亭社区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幅夕阳剪影:  相似文献   

11.
如今,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道德水准低下,不肖儿女不赡养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而这里所要说的,是一起孝子敬母,却由于不合乎法律规范而引出一场家庭变故的悲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事情是这样的:某市一位名叫王宏儒的老人生前从事技术工作,退休后被一家民营企业聘用,收入颇丰,稍有积蓄,临终时立下遗嘱并进行公证,将存款的三分之二6万元留给老伴张如凤以资生活,另外三分之一3万元留给儿子王佳祥以求发展。王宏儒老人去世后,其爱人张如凤深深沉浸在孤独寂寞之中,整天精神萎靡不振。儿子  相似文献   

12.
脸色     
退休老人老宋扭伤了脚,只能躺在床上。老宋退休后发挥“余热”,寻了一份送牛奶的活儿。500元退休金加上300元“余热”费,有800元,可以使同在一张桌上吃饭的儿媳妇脸上多露一些笑容。家里常有笑容,才有安定的局面。因此老宋是不敢小瞧这300元“余热”费的。  相似文献   

13.
黄秋 《金陵瞭望》2011,(8):49-50
2007年7月1日.是南京市老人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全面启动了。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约50万名企业退休人员陆续转入了社区.建立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关系。如何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让退休人员得到周到的服务、度过幸福的晚年,这是当前的一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是退休的国家干部,已是86岁的老人了。每当我想到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们、那些品学兼优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终止了继续深造的学生们,我心里就非常难过,为他们心痛,为国家惋惜。所以我愿极尽绵薄之力捐赠人民币1000元以补助他们读书之用。今后在我有生之年,每年我会从月退休金300余元中节约1000元接济他们。希望有关单位对此区区之款适当处理落实到人,我就感谢不尽了。” 这是孙智卿老人寄往孝义中学的一封信。现年89岁的孙智卿老人,退休于太原市河西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从1990年至今,每年1000元,孙老已为失学儿童、贫困生捐助达9000元。  相似文献   

15.
江文胜 《百姓生活》2012,(10):31-32
在湖北省大冶市东岳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中医——冯子健。他年轻时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洗礼,深知生命的可贵。退休前,多年潜心自学中医药理的冯子健经常免费为病人开处方;退休后,他在自己家里义诊27年,从不收贫困患者分文。  相似文献   

16.
张颖平 《老友》2013,(7):41-41
每一位老人在面临退休的时候都要思考这样的问题:退休后的生活该怎样过?退休后还能生活快乐吗?因为一个人的退休,不仅仅是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要经历精神寄托上的转变。只有在思想上对退休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韩老伯是笔者老家的一位乡邻。1930年出生的他今年已91岁。年逾90的老人至今身子骨硬朗,生活能够自理。从退休后回到乡下老家,已经30多年。八年前老伴去世,一直独居的他,可以独自完成洗衣、做饭等家务。老人的生活态度淡然而从容。虽然岁月留给他很多伤痛,但面对这些人生的变故,他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老人养了几只鸡,在屋后开辟了一片菜园。闲时独自走上几里路去赶集,买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浴火的校园     
不久前,我采访了沈阳铸造研究院退休老干部张文彦奶奶。她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回忆起自己教书育人的岁月,她谈了很多很多,我的思绪也随着她的话语,回到了50年前。以下就是老人的回忆内容——  相似文献   

19.
馨梦 《老友》2009,(1):28-28
一老人当众诉说,他有两儿子。大儿子住在单位给的"房改房"里,二儿子和他们同住。几年过去了,相安无事。哪知,近年来,大儿子两口子突感不平:"家中90平方米的老房子,按现今市场价可值20万元,兄弟俩‘二一添作五’,该给我们10万元,而我们买房时,老人只  相似文献   

20.
盛芳 《社区》2014,(13):11-11
安徽省蚌埠市某社区有企业退休人员1500多人,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该社区先后有四位老人选择在郊外上吊或投河自杀。四位老人中,除一人因婆媳关系长期不和选择走这条不归路外,其余三人家庭都很和睦。这几位老人家庭都比较宽裕,无须为生计问题发愁,但是他们性格都比较内向,平时很少与人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