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本管理论:中西方管理哲学融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善鸿  曹振杰 《管理学报》2009,6(10):1279-1284,1290
道本管理,就是以道为本的管理,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管理,是在管理经历了"神本"、"物本"、"资本"与"人本"等阶段后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道本管理的目标是解放人而不是控制人,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人的发展,是要激活企业发展的动力系统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破解管理的悖论来缔造先进的企业管理文明.这一管理理论的认知命题包括社会系统建构认知命题、服务-内在动力系统认知命题与主体价值认知命题.  相似文献   

2.
幸福管理是以幸福为目标的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新要求,其主旨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进行研究,进而提高对企业员工的幸福管理。如果以幸福管理为导向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都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幸福管理及与其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今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幸福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的措施以及幸福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举措。  相似文献   

3.
富士康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是2010年的热点事件,在震惊和疑惑后面,笔者更看到了职场中的个体正在面临日益膨胀的压力,由此带来极为严峻的心理健康挑战。而员工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行为-绩效"的传导链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绩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对员工进行"心理管理",推进员工的"幸福"福利,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员工心理培训和员工帮助计划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当然更为本质的是理念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黄鸣 《经理人》2011,(7):64
管理者不要轻易对下属"判死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将"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管理生态分析的一个维度,从中国人"面子"的行为本质、运行机理、内在动因、功能效果、文化本源5个方面,探讨"面子"文化生态中管理的"黄金法则".管理者要善于进行"印象整饰",选择有利于良性互动的管理风格和调控策略;管理者要掌握"迂回之道",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管理者要学会"给人以求",实行情感管理、生涯管理和民主管理;管理者要灵活运用"面子"的规范作用对组织进行整合与激励,采取措施谨防组织中的"面子功夫";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和建设具有现代精神的组织文化,纠正虚伪、狭隘和不公正的"面子观",通过文化管理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具有武汉特色的社区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党建引领""应急管理+人民至上""应急管理+以防为主""应急管理+多方统筹""应急管理+信息支撑"五个方面。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制度韧性梗阻、空间韧性不足、组织韧性僵化、社会韧性衰减、技术韧性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制度韧性;完善设施规划,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空间韧性;推进多元共治,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组织韧性;深化"三治"融合,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社会韧性;构建智慧社区,提升社区应急管理技术韧性。  相似文献   

7.
杨伟 《经营管理者》2013,(23):310-311
文章指出加强广大党员"做人之道"、"健康之道"和"成才之道"的"三道合一"修炼,有效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并使之带动或影响周围职工共同成为企业优秀员工,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实现企业愿景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柔性管理已成为管理者的必然选择,组织内部应倡导公平正义、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创造一种宽松,柔性的工作环境,将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柔性管理的"爱人"的特质和精髓,使劳资双方相互认可,共同推进柔性化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善鸿  邢宝学 《管理学报》2011,8(4):480-485
分析了传统强势管理的弊端,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强势管理与人的精神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4种管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神管理理论;对人的精神性、精神的运行原则以及5个基本理论(精神制导论、精神管理服务论、自我管理论、自我激励论、情感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精神管理的理论,对我国企业的精神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提炼出4种精神管理实践模式:以"家文化"为核心的情感管理模式、领导"自我管理"模式、"积分制"自我激励模式和综合绩效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鸣 《经理人》2011,(7):64-64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当前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从而导致陷入管理困境。要想摆脱这一困境政府必须改革创新,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即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管理以及流动人口组织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以下简称综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的综治工作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创新和管理,全面规范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促进单位维稳责任和治安防范的有效落实,全面开展和推进综治工作,形成以"党政领导、单位负责、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平安创建格局,通过开展"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的工作,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实现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保障企业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王鉴忠 《管理学报》2010,7(6):791-796
职业压力、倦怠,精神分裂甚至自杀以及企业组织的短命均昭示了现行管理的严重异化.管理异化不仅导致企业效率的丧失,更严重的是神圣的人性遭到残酷的奴役.主体性管理新范式的探索正是对管理异化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回应.主体性管理新范式的理论硬核、保护带和解题手段分别是"主体性人性预设与管理思维","组织正义与制度保障","自我管理、主体性开发、内部营销、管理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14.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   总被引:74,自引:11,他引:63  
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难以测知的知识工作者、管理者显著的有限理性和复杂的组织运作模式,使得传统的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管理理论仍然处于"丛林"状态,缺乏系统的应对之道.基于目前管理理论应对不确定性的局限性,提出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双规则的互动耦合机制.和谐管理可视为"组织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设计和人的能动作用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并论证了和谐管理基本思路的可行性,总结了和谐管理的前提假定.根据和谐管理原型,分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过程及相应的设定和假设.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和谐管理就是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和谐互动,充分开掘员工的潜能、企业实现赢利的管理模式,实现员工、企业双赢的局面,进而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2013,(4):128-128
3月29日,《经理人》及旗下高端会员组织海豚会,携手少林寺在京举办"融少林文化,探企业精神"的禅文化活动。众多商界人士慕名而来,对佛教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大师进行近距离交流和探讨,感悟少林佛教禅宗的精髓。近几年,各企业领袖都在探索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管理之道,学习和引进国内外最前沿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樊耘  余宝琦 《管理学报》2006,3(6):631-636
和谐管理理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理论框架日臻完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和谐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思索,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提出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模型,包括和谐管理理论的总体实践性模型、和谐主题的辨识模型、环境和组织的关键问题检索清单、和谐主题形成过程模型、和谐主题或和谐状态的漂移模型以及双规则运用模型,为企业进行和谐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3年第十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主要参会的学者观点及提交大会的论文进行了综述。本届论坛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为主题,与会者围绕"东方管理的创新发展及实践运用"、"中国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研究策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和谐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者认为,中国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导向性要求,其目标就是要不断促进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型的企业,有着权力至上的管理者"康熙爷",有着各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还有着如今企业晨会一般的早朝。在当时内忧外乱、动荡不稳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的"康熙爷"是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将朝廷内外整治的井然有序,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康熙盛世呢?不妨让我们穿越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看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王者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20.
<正>自人类出现以来,管理活动就一直相伴而行。管理活动的内容极其宽泛,但从大的对象层次上来分,无非就是对自然、社会(含各种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含各种营利组织)的管理。管理活动背后的指导思想称为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极其丰富,其中道治、德治与智治是长盛不衰的三大管理思想。研究这三大管理思想与三大管理层次的适配关系,对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