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银行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框架。实行薪酬激励的主要目的是将高管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尽量的协调一致,以减少代理成本。以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业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激励增加了银行的经营绩效。银行高管的权力对高管薪酬水平有重要的影响,CEO与董事长、董事分离程度越高,高管的薪酬水平越低,高管得到的非正常薪酬越少。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治理失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加强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以26家在沪上市的湖北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董事会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董事会成员的薪酬、持股、董事长更换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成员持股与董事会成员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的更换与更换前一年度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董事会激励作用,应加强对董事会成员的持股与薪酬激励,董事长的任免应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挂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对CEO薪酬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军  徐向艺 《东岳论丛》2006,27(5):76-80
合理制定CEO的薪酬问题,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我国自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尤其是在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CEO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属性严重影响了CEO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因此,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同时进行产权改革,以及通过设立次级委员会的方式,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中,董事薪酬制度具有“激励悖论”,董事会的监管责任职能要求董事薪酬独立于公司业绩,而董事会在公司经营中的战略决策职能要求通过董事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实现对董事的激励效应,通过对2005-2010年董事薪酬相关指标与公司业绩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国有上市公司现行薪酬制度对董事通过自身努力直接贡献公司业绩的激励不足,在甘肃省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未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其原因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有必要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77家中外合资股份有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公司绩效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综合绩效总得分衡量.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外国董事比例、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设置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起正向作用;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相关性.并提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适当调整外国董事规模,继续推行两职分离的领导权结构和提高董事会会议次数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立东  范家瑛  王凯 《东岳论丛》2019,40(1):143-154
民营股东派驻董事是民营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但其如何影响公司行为却鲜有文献探究。因此,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股东派驻董事的公司,其高管都获得了较高的薪酬;进一步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引起的高管薪酬增长分为经济激励动机的薪酬增长和政治联盟动机的薪酬增长发现,出于经济激励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出于政治联盟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则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此外,以上结论在管制行业和非管制行业中还有较大区别,相比于管制行业,在非管制行业中,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会引发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上述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理论,提供了对民营股东董事和高管薪酬之间关系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许多公司甚至根本就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从公司治理入手,增强董事会的权威性,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真正落实CEO两权分任,加大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力度,提高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将有利于促进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12):152-159
高阶理论认为,高管背景特征对其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基于高阶理论,使用585家公司2007-2014年3564个年度观察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董事会财务背景特征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董事长是否兼任CEO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的结果表明,财务背景董事数量越多、比例越高,企业的研发投资越多。董事长二元性对财务董事数量、比率与企业研发投资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即当财务背景董事数量和比率一定的情况下,与董事长不兼任CEO的企业相比,兼任企业研发投资较少。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的结果具有稳健性。研究拓展了高阶理论的应用范围,对企业高管的任用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国企公司化改制中 ,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政府委任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股东大会的最高权力受到剥夺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三职一人兼任 ,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的现象并不鲜见 ,所有者、经营者制衡关系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的体系机制受到扭曲 ,权力过分集中 ,监督严重弱化 ;党委会代替包办董事会决策或董事会的决策仍需政府审批 ,多头领导的局面依然存在 ,公司法人治理起码的规则遭到破坏 ,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违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初衷违反“公司法”的现象 ,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孔岳 《学术研究》2006,(11):53-58
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代理理论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该完全分离;管理学认为两职兼任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以广东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支持交易费用理论假设。对于这样的结论,本文利用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作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