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道教旅游观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哲学的独特贡献,论证了道家、道教旅游观与现代旅游文化惊人的契合,道家道教旅游旨趣与现代旅游本质的统一,提出道教旅游观对于现代旅游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解决现代旅游的困惑有启迪作用,它暗含了未来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崂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崂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道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有特殊的吸引力,崂山道教文化为宗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和对我国思想、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幅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道理,又从个人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道教文化蕴涵的许多合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先生学贯中西、阅历丰富,他恪守现代传播学中职业“把关人”的必备的素养资质,采用归化翻译和写作策略,把中国文化带到“第三空间”,让中西两种文化就彼此的差异性进行平等的协商、对话,实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运用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等现代传播学理论,探讨辜鸿铭“归化”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中华文化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千年以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和积累,形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学、养生学、古化学乃至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食素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人类演化的研究显示,我们的祖先都是天生的食素者。道教素菜源出道教养生学说,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保健作出的巨大贡献。传说,道教始祖老子倡导并坚持食素,高寿达两百余岁。  相似文献   

10.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安徽北部的皖北地区,历史上涌现出众多道家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道家文化遗迹,如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等,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地理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亳州市境内较多;其形成历史原因主要与受该地区道家人物影响,以及道教活动兴起、地方政治教化的需要和地方乡贤的尊崇有关.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保护与传承,应从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应用现代科技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阐述道家思想体系中可适用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无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文化精髓。结果表明,这些体现了现代管理的辩证谋略、适可管理、首重“治人”等思想,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启蒙主义及其文学是把道家文化放在国民性改造的启蒙语境中来理解的 ,并按照启蒙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要求来阐释道家文化。对待道家文化有三种方式 :选择性认识或误读 ;发掘它与现代文化的会通点并发挥其文化建设潜能 ;批判和否定道家文化。尽管对待道家文化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国民性改造和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旨在以道士培训教程的变化为例证,说明中国传统的知识论及与其相配套的本体论被现代性的知识论、本体论所取代的一种可能的方式。通过比较宋明以后出家道士的宫观教育教程、火居道士的家族教育教程以及A市道教学院所代表的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提出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所体现的是以“文本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论及其相配套的二元论本体论,与宫观传统的“戒律威仪”教育和家族传统的“科仪技艺”教育所体现的多层次一元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引进对道教来说无宁是革命性的,而这一革命性的举措的原因,文章申论,是现代国家体制所建构的后传统社会所培育出的过度亢进的反身性及其衍生的论说强迫症。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名著神话小说<西游记>其实也是一部政治学著作.作者对人间、天上、阴曹地府三界秩序、不同宗教关系及神、仙、人、妖、鬼、怪关系的描写,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往和借鉴,特别是对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隐喻,具有重大的政治学意义和现代启迪.  相似文献   

16.
袁宏道后期美学思想与前期差别很大,前期主要是禅道思想的融合,而后期则基本上是儒道思想的结合。这种转变的发生,既有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等外在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袁氏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综观袁宏道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的框架,并不具有近代式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谷学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创始人及各代传人因应文化发展大势,借鉴、吸收道教的生命思想,发露、彰显道教的摄生理念,提升、再塑道教内在的生命精神。这种学派间的融通,一方面使太谷学派自身的理论逐渐完善,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本学派道统的延续与衍扩,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道教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传播政策是科技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至少要包括科技公共传播政策、科技传播产业化发展政策、科技传播技术发展政策等基本组成部分。科技传播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考察、地形测量和古籍文献研究,提出了广东惠州西湖是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文人写意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并兼有佛教和道教文化。惠州西湖的佛教景观、道教景观与文人景观三者具有不同的布局特点和文化含义。古人以诗、画创造园林空间的方式值得今天的从业者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汪树东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细致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道家自然精神、酒神自然精神、女性自然精神以及后自然精神的发展脉络,显示了较强的理论体系建构特色,对现代文学深层价值迷误的揭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较为深入的价值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