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战略差异度对审计定价及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审计师给予的审计定价和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审计定价越高,也越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战略差异度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弱;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越低,战略差异度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越弱.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战略选择方面的文献,也为审计师决策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媒体报道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既有研究多将两位签字审计师视作一个整体,忽视了二者在媒体报道获取和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实际。基于有限关注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探究了签字审计师搭档异质性特征在关注和利用媒体报道中的作用,发现签字审计师搭档异质性特征能够显著弱化正面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提高了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区分签字审计师搭档与客户是否存在亲密关系后发现,具有异质性特征的签字审计师搭档能够显著弱化客户亲密关系对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非标准审计意见被出具的概率得以提高。因此,审计项目组、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签字审计师搭档的职位和专业背景等异质性特征,合理配置审计师资源,形成更符合审计执业需求的人力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3.
控制权性质如何影响审计定价是一个中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利用审计收费管制解除后2012-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控制权性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比非国有的支付了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行业专长审计师比非行业专长审计师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支持了审计定价中存在风险溢价和行业专长溢价的观点。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按市场份额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按客户数量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微弱正相关;而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两种方法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均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结果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4.
审计师声誉是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于审计师的整体认知与评价,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从审计需求的两个基本理论--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和信息理论出发,分析审计师声誉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发现,审计需求会导致市场对审计师声誉的关注,高声誉的审计师可以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事务所的做大做强策略可以提升审计师声誉,而审计师声誉的提升不仅对完善审计市场的良好运行有决定性作用,还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计师变更的涵义出发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发生的审计师变更进行实证考察 ,从变更前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变化、变更前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状况的变化以及审计师规模变化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这三个方面 ,分析了审计师变更 (特别是自愿变更 )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地位会影响企业决策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进而影响审计费用.以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社会属性的视角,考察了社会地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审计费用.作用机制表明,社会地位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盈余质量、减少审计师审计投入,降低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为轻资产结构及处于高市场竞争行业时,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事务所及位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时,社会地位降低审计费用的效应更显著.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努力提升社会地位以形成与审计师的良性互动,从而降低审计费用;审计师在业务承接、审计实施等环节可以合理利用客户社会地位等非财务信息进行决策,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低价竞争"或是"高价购买"的情况存在,审计市场出现异常审计收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在研究影响异常审计收费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审计师变更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结合2013年—2016年沪市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会减少异常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国内审计师的独立性,规范证券市场,我国审计市场从80年代初就开始对外开放.研究表明,审计市场开放提高了国内审计师的独立性,但国际所的独立性同样令人担忧.加强对国际所的规范管理,明确相关法律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能够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业绩,其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对国内外有关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从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环境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因素,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及其经济后果三个方面,提炼现有文献的观点、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为我国学者提供关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前沿研究资料和未来研究指引,也对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陆续出现的审计失败事件引发了学者对审计质量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问题是,客户集中度会影响企业的营运活动、成本结构和盈利水平等,这种关系是否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审计师特征下是否存在差异?以A股2007年至2019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显著降低企业的审计质量,这种关系在“四大”审计师和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企业中有所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影响客户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关系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选择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以2011—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变更前后公司的代理成本、审计费用以及审计意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变更了审计师之后,代理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其次,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倾向于更换品牌声誉更好的事务所。据此可以推断,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以及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的高品质信息应当是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重要动因。然而,与很多学者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以获取满意审计意见的证据。也就是说,审计意见购买可能并不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怀疑是审计师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职业怀疑的态度属性,认为职业怀疑是审计师执行审计任务时应当保持的一种态度,而价值观则是这种态度的核心。进而,基于价值观建构提出了审计师职业怀疑形成机制模型,从选择机制、领导机制、约束机制和干扰机制四个方面诠释了审计师职业怀疑的形成机制。再次,以407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为调查对象,针对模型中不同机制涵盖的因素如何影响职业怀疑开展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排序。最后,以调查分析结果为基础,从价值观建构的角度给出了改进审计师职业怀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基于2017—2019年41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审计质量越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来提高审计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四大”和未变更客户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信息化程度较高、位于智慧城市和高管团队更年轻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进而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审计师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师行业专长,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认为,现行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审计师选聘权安排是独立性威胁存在的客观基础。博弈分析表明,仅从审计制度本身考虑,独立性威胁将导致审计师坚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动力不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制度环境——特别是有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法制制度环境有助于约束独立性威胁:市场机制(特别是竞争与价格机制)通过对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偏好给予奖励或成本上的好处,可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法律机制则通过增加虚假披露或鉴证信息方的成本,改变博弈双方的收益成本对比,促使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增加,约束独立性威胁。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证监会2001—2018 年对审计师和事务所的行政处罚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回归分析法研究了行政处罚是否对除涉案公司以外的被审计客户的股价造成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及事务所)处罚事件发生时,资本市场对受处罚审计师、同组审计师、同所审计师的审计客户均做出了显著的负面反应,甚至还能观察到涉案公司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的市场负面反应,更全面地证实了审计师处罚的市场溢出效应。研究还发现:处罚引起的市场溢出效应,随着与受罚审计师的联结降低而衰减,具有“差序格局”现象;市场溢出效应程度受到事务所处罚力度和客户产权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对审计师执业与审计师选择带来了警示,对审计师监管部门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以来,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nformationSystemAuditandControlAssociation,ISACA)发起的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认证已经成为持证人在信息系统审计、控制与安全等专业领域中取得成绩的象征,并逐步发展成全球公认的标准。所谓信息系统审计师,是指一批专家级的人士,既通晓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又熟悉经济管理的核心要义,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目前在国际上,ISACA是唯一有权授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的跨国界…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7 年108 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关联方转移利益与审计意见、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实证发现:前任审计师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关联方利益转移正相关,独立性较强;后任审计师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关联方利益转移负相关,独立性较弱。建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禁止向客户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范围,限制其向同一客户审计收费的最高比例,在财政部下设审计监督委员会,由其委托审计和支付费用,提高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异质性和信息含量,分析师行为则对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分析师关注越高;年报语调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是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影响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渠道;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在关键审计事项语调与分析师关注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显著存在于无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因此,公司应重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来自高声誉审计师和分析师的评价,监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准则,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盈余操纵行为被市场或监管机构发现的概率,公司可能会选择承担盈余操纵所产生的税负成本。相应地,在客户主导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可能会因自身承担较低风险而配合客户的纳税型盈余操纵。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异常审计收费及审计意见是否在纳税和非纳税这两种类型的盈余操纵中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客户为操纵盈余纳税和不纳税都降低了公司的盈余持续性,且纳税型盈余操纵可能造成公司未来更大的经营风险,更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但审计师会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和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应对客户的非纳税型操纵盈余行为,而不太重视更为隐蔽的纳税型操纵盈余,以规避客户的流失,这种现象在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可能出现。研究揭示了竞争压力下审计师权衡风险后对客户纳税型盈余操纵的"纵容"行为,有助于监管部门提升对公司中较隐蔽的纳税型盈余操纵及相应审计师行为的关注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审计的角度剖析了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内部审计失效;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审计师缺乏独立性和职业谨慎;强制轮换流于形式等.针对暴露的问题,结合当前审计理论和实务前沿,提出应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增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加强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明确合并报表的审计责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