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子超 《职业》2017,(27):12-13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一夜之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词,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倡导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工院校,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典范.可是,部分技工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存在庸俗化、浅表化的问题,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止步于功利性的价值指标.对此,江苏省南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院长王建军认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在于学校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既能够在技能训练中涵养匠心,同时又能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磨砺技艺,达到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统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出新时代的中国工匠."  相似文献   

3.
孔凡宝 《职业》2017,(13):46-47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各院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有些院校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主要就是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要尽快转变只重技能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伟 《职业》2020,(13):25-27
技工院校学生应当积极践行并弘扬工匠精神。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意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所需因素。在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切实将工匠精神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5.
赵炜 《职业》2016,(30):46-47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对于技能人才来说,其是否有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职业价值取向.技工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技工类人才的基地,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为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工人才来推进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同时,工匠精神也是技工学校学生个人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当前技工学校应当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主要探讨了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希望对广大技工学校教师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6.
刘静 《职业》2017,(16):40-41
在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传承,而对于那些"以技走天下"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提出,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有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有助于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7.
宋波 《职业》2016,(32)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是国家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技工院校的教师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模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品牌技能人才.本文对教师应如何发挥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夏中芹 《职业》2016,(23):141-142
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面临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构建学校与企业互动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模型,与企业专家一起研究制定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能力分解表,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分模块教学,切实解决校企衔接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建明 《职业》2017,(32):109-110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而一流的技工不仅要具有高超技能,更应具有工匠精神.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诸多方面;为实现工匠卓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探索出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建锋 《职业》2023,(14):47-49
新时代,工匠精神赋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逻辑起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与路径。主要包括:耳濡目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唤醒,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内生力量;产教融合,搭建有效工学结合平台;锻造创新能力,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秦修芬 《职业》2022,(8):65-67
工匠精神是珍贵的精神品质,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蓬勃动力.培养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传承和长期培育.本文结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对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思考与探讨.技工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技校生的人生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学武 《职业》2017,(12):19-20
21世纪的当下,培养大国工匠、弘扬金牌工匠精神已成为技工院校的时代使命."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工业2.0标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呼声,既是国家对蓝领人才培养现实要求,也是有着丰富办学历史的技工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怎样将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为院校培养出更优秀的毕业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我们必须梳理和践行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汽车人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开展以赛促教,加快大赛成果转化步伐,将工匠精神与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联系起来,开辟出有技工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9,(18)
职业:请您谈谈为何要在技工院校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 负责人: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亚菲  邱兆海 《职业》2017,(16):39-40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技工院校学生将来融入企业、走向社会非常重要.本文以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全国技能大赛和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利婵  石全波 《职业》2017,(33):79-80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不断疏解,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是每个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作为专门为社会培养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管理工人以及其他劳动者的技工类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做到可持续就业和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笔者以化学分析与检验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例,阐述技工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提升探索路径和反思,希望能为技工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杜新珂 《职业》2015,(8):112
在技工院校的电工电子实训中,运用"7S"管理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确保学生安全和设备安全,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校尽早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促使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李黄珍  靳静  朱子韬 《职业》2016,(25):4-5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在工作中注重细节,追求极致和完美.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作为交通类的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之外,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深知,培养合格的工匠要促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军 《职业》2011,(14):61-61
技工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传统职业教育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许多技工院校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就我校维修电工专业的教学状况,结合我校维修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际,探讨在技工教育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21,(2)
习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给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开学第一课”优质读物,为工匠精神教育课提供教辅图书,《职业》杂志社专门编辑了《技能人才风采》(增刊),并对《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一书进行第三次修订出版。这两本书也是技工院校招生宣传良品,是校园开放日赠送学生家长的好礼,可以让学生家长充分领略技能人才风采,清晰看到技工院校学生的辉煌,从而树立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