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由东  朱玥璇  陈军 《职业》2015,(3):9-10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药学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成为学校规模较大的系部之一,拥有南京地区唯一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类专业群。药学类专业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突出技能培养,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主管部门、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汪华 《职业》2010,(33)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在规定的学制中,既完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鉴定内容,又满足企业对现代技能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技师教学"技能包"的开发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潘子超  王燕 《职业》2016,(33):17-18
雕版、印刷、装订——古老的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吸引了伦敦市民的眼球.今年9月,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莫愁中专)的三位老师远赴欧洲参加伦敦设计节南京周,向伦敦市民展示中国雕版文化的博大精深."要知道,雕版最主要的三道工序就是雕、印和装,我们学校主要表演雕和装."莫愁中专文化艺术系主任王燕说,"除了现场展演雕版技术以外,我们还展览了一些雕版印刷的书籍、雕版的工具和版片."王燕给记者展示了几件展品,这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一部翻刻的《北平笺谱》.《北平笺谱》是鲁迅与郑振铎1933年合编的一套传统水印木刻笺纸集,共有300多套,莫愁中专翻刻了其中的20多套,这些古典雅致的信笺深受伦敦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曹鹤鸣  杜碧锋 《职业》2020,(12):29-31
以非遗为载体,通过"萧山十碗头"非遗技艺入校园,非遗技艺传承课程开发,建立以"四维两线三融"为架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大师工作室及烹饪协会,工学结合共同育人,探索以非遗项目为载体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途径,创新烹饪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进绪 《职业》2008,(11):24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给逐步摆脱困境的技工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如何在技能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上与当前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接轨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詹勇 《职业》2010,(18)
技工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珲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吴红梅  王正茂 《职业》2017,(32):60-61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协调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基于"电商中职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积极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但从目前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队伍来看,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基于"电商中职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填 《职业》2023,(22):38-43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但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呢?国际劳工组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力求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较早,探索总结出了“半工半读”“师带徒”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材料、新技能和新工艺应用广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职业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难点问题。本文依据国家政策和工作实践,通过总结工作经验,理清思路,科学分析案例,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职业教育要抓住机遇,及时变革,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打造大批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本文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丽 《职业》2017,(10)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引进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主要的人才需求为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技工院校需要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针对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生源不足,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等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从学校办学理念和企业需求出发,探索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亓秀鋆  董蓉  邹传军 《职业》2016,(32):33-3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课堂教学作为普及、兴趣课程已经成为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育人阵地的技工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的侧重性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面有融合共通之处.本文以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为例,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与技工教育的融合方面探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22,(7)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要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特别关注的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即如何为我国进军制造业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3.
马红 《职业》2009,(30)
作为以培养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教育之本,能力的形成是其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而教学模式正是构建人才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活动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人才素质的形成.笔者所在学校物流专业深化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实践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柴建伯 《职业》2020,(3):70-71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介绍了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把信息化技术与德国双元制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结合起来,为技工院校探索出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创新、总结实践,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操作,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其培养对象最终要为企业服务.其中,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对实训场所、设备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在校内实现仿真教学,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汽车故障千变万化,校内教学素材只来源于教材和教师有限的经验,因此,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必须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与行业紧密联系和交流.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能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训练,避免培养出来的人才脱离实际,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笔者所在学院自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以来,积极进行产学一体化的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职业素质的训练,力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关冰  龙漪 《职业》2016,(35):24-25
为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管理现代化需要,并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从2015年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部分职业院校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等示范高中,德、法、英、日、瑞士等国外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及北京市属优质本科大学合作,举办"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即"贯通培养试验",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能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守诚  张丽红 《职业》2012,(6):105-106
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对教师的要求,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以促进"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一体化教案设计背景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结构调整频繁,职业岗位的转换日渐频繁,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技术型技能人才、经验型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把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集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可以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等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产生聚集效应,加速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海群 《职业》2017,(22):68-69
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职院校无论从培养国际技术技能人才,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亦或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需要看,都有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研究提出,在做好国家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担当,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并从创设机会平台、引进外籍教师、外派交流学习、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