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景点的跨文化文本建设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传播.当前,我国旅游景点的跨文化文本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一是景点文本建设中的语用移情与文化意象取舍,二是景点文本建设中词汇语用文化互补.而文化互补又包括直译加注式互补、文内增词式互补和删减调整式互补.  相似文献   

2.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和谐社区的建设要从和谐的社区文化建设入手。社区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建设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互补的新型社区文化,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文化中介组织,处理好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等几方面。同时,还要以“重在建设”为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审美文化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审美文化与科技文化之间社会功能的差异和互补关系。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由于其内在机制的局限可能产生某些负面效应。审美文化有助于科技负面效应的克服,从而在社会功能上形成互补。这种互补只有在两者的渗透和交融中才能实现,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后期社会主流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与世界文化在交融中互动互补,须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强修内功。巧借外力,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基础上,进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使之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林语堂文化家庭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家长与丈夫”形象。认为这些形象具有儒道融合、中西融合的复合性文化品格,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和艺术审美特征,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阴阳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刘天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每每与古代哲学的阴阳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无不渗透着阴阳对立互补的思想.建筑是古典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先秦典籍《周易》所记述的建筑,便明确将...  相似文献   

8.
刘祖云  胡蓉 《学术论坛》2007,30(6):161-165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作为泛珠地区合作发展条件的禀赋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异质性,然后探讨了基于其异质性的互补以及这种异质与互补对泛珠地区合作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具体行为准则都将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的企业文化模式。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效能、经营绩效以及企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互补关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从实际出发,以理念、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逐渐渗透,实现转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引进与独创、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根据新时期特点,塑造新型的企业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