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土地大规模流转和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双重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基于我国2011—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门槛作用下土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门槛的不同门槛区间,随着土地流转程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均显著缩小,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低于门槛值时相比,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高于门槛值时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作用有所加强。基于此,在促进土地流转、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建议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城乡发展、提高普通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让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落实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为助力土地流转和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缩小收入差距与不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2013年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着重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减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存在动态性,有利于从长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小。人力资本积累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从不同财政支农支出类型看,农业支出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其次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财政支农支出对女性户主家庭和干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影响。相比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地区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精准扶贫战略作为近年来帮扶农村增收减贫的重要方略,其实施也有效促进了财政支农支出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粮食主产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省10县的调研数据,通过PSM模型和基尼系数的测算,综合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收入水平来看,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比未参与的农户高26.11%;从收入结构来看,转入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转移性收入显著降低;而转出户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农业经营收入显著降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非农务工收入均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收入差距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的差距,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基尼系数较流转前分别提高了49.83%和24.93%。由此说明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北省东部9县(市/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经济学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解释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检验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土地经营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政策认知和产权认知对农户转入土地从事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类型、养老保险和政策认知是农户转出土地从事非农活动的主要诱因。土地转入和转出均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与非流转户相比,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74%和7.57%。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在转入户和转出户之间具有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前者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家庭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62.87%、26.24%、9.05%和1.84%,后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2.41%、86.99%、25.09%和40.33%。由此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政策建议:提高土地产权制度激励效应、培育农村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并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1 415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WLS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3个区域层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城镇化率、转移劳动力家庭年收入及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全国、区域层面,选择性变量对城乡差距的作用有正有负,而农村人均经营土地面积变量的扩大均会使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区域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劳动力向省外转移较东中部会使城乡差距缩小。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多元转移;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与分解的方法,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农户收入,且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大,进而缩小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小;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系数效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主因,系数效应解释了收入差距的124.24%;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缓解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探讨农地流转以及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比农地流转前后农户收入的基尼系数可知,整体上农地流转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②考虑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农地转出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相反农地转入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③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我国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农地转入行为和西部地区的农地转出行为将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农地转出的收入效应比农地转入的收入效应更为显著,另外通过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发现,忽略内生性问题将导致系数被低估.基于此,面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在"三权分置"制度安排下,建议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以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发挥好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注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非农就业竞争力,以缩小我国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 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 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 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 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 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 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 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 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 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安徽省的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的调查分析,研究运用Log it模型计量分析了影响宿州市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结果发现:家庭劳动力比重、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以及家庭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比重等都是影响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而这其中又以家庭劳动力比重和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贡献最为突出。最后,结合该研究的发现,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以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促进宿州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内部存在可供家庭成员共享的公共物品,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规模更大的家庭可以从中获得规模效应.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团队2007—2013年的农村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恩格尔曲线,测量得到了不同规模和结构家庭的等量因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3年,家庭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家庭每增加1个学龄前儿童,支出增加约26.3%;每增加1个学龄儿童,支出增加约31.9%;每增加1个老人,支出增加约33.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物支出占比在变小,而居住、教育、娱乐、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比在变大;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在高位,且有所扩大,而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差距,且有所缩小.利用等量因子对家庭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调整后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均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家庭内部分享公共物品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所致.本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东三省1985-2010年相关数据,利用面板回归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总体及第二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处于拐点之前,比重较小时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将缩小差距;第三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呈线性,其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研究结论,东三省应注意到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关系,加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注意发挥第三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采取措施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是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和军  李江涛 《南都学坛》2023,(4):114-124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代理变量,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电子商务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等路径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并不明显;农村电子商务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和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中,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为突出。基于此,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电商发展优惠政策,重视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培育,完善农村金融与数字设施支撑服务,利用电子商务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西北地区产权抵押试点地区农户2013年的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农户产权抵押融资借贷及其福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权抵押借款对于农户家庭的福利效应显著,农户借款促进了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并带动了农户家庭生产支出的增加;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形成的两种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对于农户福利水平的影响不同,农户自发、自下而上推动的抵押融资模式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及年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引导的抵押融资模式对于农户非农收入具有显著拉动作用;此外,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低收入农户群体的收入水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任务。利用CFPS 2018数据,使用基于RIF的ITE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转出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能显著增收,但转入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增收不明显;(2)东部和西部地区转出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显著;(3)土地流转(尤其是转出)有助于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优化农户群体的收入分配结构。实证结果稳健地说明农户土地流转对实现农户群体“提低扩中”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西部和东中部欠发达农村地区,鼓励和支持中低收入农户流转土地,以增加其兼业和非农收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土地是农民主要的财产,而现有的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只有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明确农民作为土地的产权主体,完善现有土地流转方式和土地补偿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权利,才能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首先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村和城市两个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阐释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地流转程度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在非粮食主产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农业保险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首先,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包含普惠保险与劳动力转移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保险促进劳动力转移,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普惠保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普惠保险不仅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还通过劳动力转移这一间接途径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劳动力转移是普惠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通过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因家庭劳动力所在地区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相比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普惠保险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378个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决策行为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职业多样化和农民阶层分化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原因,越是远离农业经营者身份及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民,其农地流转意愿越强。(2)家庭个体特征、社会保障与流转规范化程度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教育程度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最大。(3)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相应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也会降低农村土地流转效率。鉴于以上结论,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同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与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  相似文献   

20.
识别电子商务技术对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在农村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中国农村电商发展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发现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比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高83.6%。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发现电子商务对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为农村居民电商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红利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