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评价资源在中英文影评中的分布状况,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特征:影评是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个人意愿的;评价理论中的三个系统在影评中均会涉及到,使用最为频繁的是态度系统;在态度系统中,分布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鉴赏系统、裁决系统、情感系统。而不同之处可以由高低语境与权力差距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电影评论有三种基本的类型:一般影评、专业影评和深度影评。深度影评一般讨论影片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围绕张艺谋、陈凯歌影片出现的深度影评(以发表在《文艺研究》和《当代电影》上的三篇文章为例)忽略了“代沟”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断裂,因而未对这些影片的社会文化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竞选州长》是一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短篇叙事小说,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小说中不同人物对竞选州长事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倾向。祖母的否定判断资源表明她对“我”参加州长竞选持否定态度,媒体的否定判断资源表明竞选对手对“我”采取敌对的态度,“我”的否定情感资源和否定判断资源表明“我”对竞选对手卑鄙行径的不满和无奈。不同人物的态度资源共同揭示了美国民主选举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赞赏苏联影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挺左翼影片叙述“社会生活史”、批评某些影片缺乏阶级意识三个方面求证了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实证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无论对于重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史,还是对于当下开展正常的电影理论批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为框架,以国产影视语言为切入点,选取电影《重庆森林》中的独白片段为分析语料,从态度系统的角度分析在影视作品中人物怎样通过语言进行意义构建、态度发展等内容。首先通过对片段进行定量分析,再举例定性分析影片深层内涵与主旨。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能为评价理论应用、影视评价分析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Martin等人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了评价理论,同样适用于影视评论。以此理论为基础,选取主流媒体关于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一篇评论员观察报道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中态度及介入资源的分布与运用,解释了影评作者将其评价立场贯穿于整个语篇的途径。并就在当代中国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影视评论的写作提出了建议:写作者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社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态度和介入资源对影视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观众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促进更多符合时代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学术书评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语类,富含评价资源,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通过随机选取的中英文学术书评各十篇作态度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为了使自己的评价显得客观,书评作者很少使用情感和判断资源,而比较青睐鉴赏.中西方文化语境下这一现象的跨语言跨文化一致性,说明学术书评这一语类对评价资源中态度意义的表达具有相似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兴社会化媒体,微博自推出以来迅速成为流行的通信平台。借助微博,用户可以即时发表简短信息来描述、更新和分享他们当前的状态以及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文章以“情感‐判断‐鉴赏”为分析框架,以“哈尔滨浓雾”为微博议题,提取新浪微博中的微博文作为研究对象,以微博用户对此微博文的评论作为语料,分析评论中的态度资源。统计分析显示:情感资源多以显性方式表达,反映出网络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化和直观化等特点;与情感和判断资源相比,鉴赏资源中多以隐性方式表达其否定的态度意义。在基于事件的微博中,用户通过情感、判断、鉴赏话语策略传递对评价对象的态度倾向,多以隐性方式表达对事件的否定态度,但对实现人际意义却采取积极介入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篇中局部显性态度和宏观隐性态度的实现。在局部显性态度层面,态度表达的整体事件模型包括诱发物、内心态度和行为反应3个因素,共处一个事件模型中的这3个因素会在语篇中有不同程度的凸显,同时也出现用诱发物特征和行为反应特征来转喻内心态度的情况。其次,在态度的表述中还涉及隐喻。一是两个事件域之间的隐喻,即将已经存在事件的评价投射到当前事件中,形成对当前事件的评价;二是通过精细隐喻将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投射到被评价物之上,形成对被评价物的态度表征。在宏观层面,语篇会激活读者大脑中的认知图式,架构出语篇的宏观隐性态度。语篇架构的宏观隐性态度与词汇语法资源表示的局部显性态度可能形成一致、局部显性态度缺失、及宏观隐性态度对局部显性态度压制3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评价理论对英文求职信进行态度资源评价意义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在信的各部分使用不同的态度资源传递积极的评价意义,影响读者/雇主的态度并努力与之构建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证明了评价理论是强有力的语篇分析理论,也有助于指导英文求职信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从态度资源视角,对比分析了《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两篇社论话语权力的语篇建构策略。态度资源在两篇社论中的使用频率按高低均为裁决、鉴赏和情感。但在情感、鉴赏和裁决的子系统内部以及评价对象上,两篇社论存在区别。总体来说,英汉社论在表达态度立场、建构社会群体时均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但英语社论比汉语社论较间接、隐蔽。这是由于中美两国社会文化以及汉英语言的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12.
运用接受美学方法对黑泽明电影在中国的接受状况作受众分析,其表现有三:鉴赏视野中,观众对黑泽明电影有一定的鉴赏期待,有走向交往对话的动机和行动,受意识形态等原因影响,整体鉴赏水平还不高;批评视野中,评论者对之有些冷淡,集中于《罗生门》、《七武士》等片叙事主题、叙事结构的评析;创作视野中,导演、编剧们更为热情,徐克、张艺谋等将之视为范式文本加以摹仿,体认、实践黑泽明电影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选取权威的语言学杂志学术5篇书评为语料,从态度系统的视角对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学术书评中蕴含了大量表态度意义资源,但其子系统分布不均匀,其中表情感、判定和鉴别意义的语言资源占表态度意义总资源的比例。因此,学术书评作者通过使用较多的鉴赏资源,判定资源来实现其评论客观公正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将精心挑选的英文影片科学运用于研究生听力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和激活与听力理解相关的各种图式,特别是内容图示中的文化知识子图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影片欣赏前指导,欣赏中活动和欣赏后配音、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辩论、剧情改编、中西方文化对比和影评撰写练习等具体策略和模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指通过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途径,影视作品是多模态的典型代表,而正是影视作品的多模态性制约了英文影视作品作为语言学习素材的有效性。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域下,英文影视欣赏课应帮助学生准确解构英文影视作品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话语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他们独自观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时无法构建的那部分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79-2005年中国城市电影研究主要以综合论述、个案分析的方式展开,对城市电影创作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折射出中国当代电影理论与批评曲折发展的进程;海外相关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如何在中国电影文本与西方文化资源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研究能否真正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以《荔枝蜜》为例探讨汉语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组篇功能。文章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先分析语篇中的态度资源,然后在语篇层面研究它们如何组织语篇。态度资源相互联系,形成不同的态度链,并通过互动关系推动语篇发展;它们可以作为语篇组织的线索和依据,有助于语篇深层主题的表达。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后续可进行语类研究,探讨态度资源在一个语类中的语篇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手机》等电影中的媒体战争现象,并探究影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意义。文章认为,媒体人电影具有寓教于乐、以身说教、多种教育模式相复合、不分种族阶层进行教育的优势,是观众认识媒体规律、掌握媒介知识、提升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