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陈伟琳 《中州学刊》2006,(4):243-246
关于词缀,学界认识多有分歧。分歧原因在于模糊了词缀和词的界限,抹杀了词缀与词根的差异,机械类比形态语言的词缀。而分歧的焦点在于要不要设立类词缀这种类型以及确定类词缀的标准。在汉语词缀中区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是必要的,在确定类词缀的判定标准时不能过分强调词缀语素高度虚化完全脱离原有意义,应兼顾与汉语词缀特点相关的不同侧面,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类词缀不断增多,派生式新词语大量涌现,语言接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因。语言接触对于汉语派生构词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外来音节语素化后演变为类词缀;外来类词缀的引进;促使汉语原有类词缀化等。其中,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于汉语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汉语类词缀的研究重点在类词缀的定义、结构和分类。但应该关注的是,部分新汉语类词缀的社会功能值得研究,因为它们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公众议题,能帮助各级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从类词缀“门”的产生看语言接触中外来语素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词的语素化是语言接触的深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通过缩略或者典型语素的提取转化为外来语素(如类词缀“门”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汉语创造新词的材料。借词虽然是语言接触的重要表现,但这只是语言接触的初期表现形式,随着汉化程度的深入,一部分借词会转变为构词语素,最终参与构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这些语素一般会固定在某一位置,成为类词缀。外来语素的词缀化倾向是外来语素进一步汉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族”作为后位成分构成的以人为指称对象的“族”类词越来越多,如“打工族、拇指族”,已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的语言现象。对《人民日报》自1995年至2005年十一年间出现的全部这类词语进行穷尽式量化分析来看,“族”类词在生成及使用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族”的意义有虚化倾向,组合位置固定,具有语法标志作用,并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呈现出类词缀特征。可以说“族”类词是“族”的类词缀化使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21,(1):38-44
以“杠精”为首的网络热词“X精”构词现象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微观产物,它不是网络新词而是旧词缀的新用法。通过将“X精”与传统词汇如“狐狸精”“马屁精”等进行对比,并对其内部成分、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义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后可基本确定,网络热词“X精”已具备成熟的自源性指人语素类词缀的特征,是网络语言指人语素类后缀构式家族的一员。“X精”及其所属的网络类词缀代表了网民对自我和他人的“网络化侧写”。这种将传统语言要素经过“转码”变成网络热词的产生途径也许会成为未来网络语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附加式(词根+词缀)是汉语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方式,韩语中的汉字词也有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而且词缀数量较多.但是部分韩语汉字词词缀在现代汉语中不再是词缀,而是有实在意义的可以作词根的实词.汉语词缀重意义的虚化,韩语汉字词词缀重用法的黏着.本文试图对汉语词缀和韩语汉字词词缀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词缀的术语名称和判定标准,学界认识存在分歧.各家关于词缀术语的使用,大致有七种说法:语缀(前缀、中缀、后缀);词头、词尾、词嵌;前加不自由语素、后加不自由语素(前置成分、后置成分);接头字、接尾字;记号(前附号、后附号);接辞(接后辞、接尾辞及插入辞);词缀(包括前缀、中缀、后缀).判定一个语素是不是词缀,应考虑构词成分、意义虚化、位置固定、构词能产、标示词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加缀式构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有大量的词系由加缀式构词法构成,做为一地小方言,其加缀式有与普通话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一,加缀式为其重要构词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复合式和重叠式;第二,某些词缀或类词缀语素与普通话相同,但其依附的词根语素有别;第三,该方言有许多乡土味极浓厚的词级语素,是构成该方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慧 《船山学刊》2000,(4):91-93
什么叫词缀?《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词中附加在词根上的根词成分。常见的有前缀和后缀两种。又说:前缀是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后缀是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显然词缀是构词成分,不能独立成立,只是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且它的位置要么在前要么在后,位置固定。提到词缀,必然会说到词根。因为词缀和词根是两个相对概念。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而词缀是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1)。词根和词缀一起构成一个词——一个句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缀虽然在整个语素…  相似文献   

11.
方言"佬"所构成的词,在南方方言中比较常见.它不能单用,意义实在,称其为"类后缀"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并非"词根+词缀"的派生词形式,组合方式属偏正结构,是复合词构造,这种构造的大量出现与语言的"潜"、"显"理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缀与词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萍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46-147
本文指出词缀作为词汇扩展演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词缀形式可以压缩和简化词语的记忆量,有利于语言学习者以较小的认知能量获取较大的认知效益。  相似文献   

13.
Hopper&Traught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化"斜坡"。其中屈折词缀阶段很多人认为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但随着方言调查的深入进行,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同样存在屈折词缀阶段,但表现与英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丽彩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71-174
河北鸡泽话在称呼上存在着两个小称词缀,前缀"老"和后缀"的"。"老 人名"主要用于同辈人之间的互相称呼,以表达一种亲热的感情色彩;"人名 的"用于长辈称呼晚辈,表达一种亲昵、疼爱的感情。有时这两个词缀可以同时使用。其中,"老 人名"在鸡泽话中得以保存并发展源于一定的历史基础、社会交际需要和"称呼缺位"所带来的系统内部的调整;鸡泽话中的"的"源于普通话中的"子"。河北鸡泽话中的小称词缀,弥补了鸡泽话中的"称呼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圪"作为词缀普遍存在于山西方言,在长治方言中也使用较多。本文从"圪"的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三方面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古汉语词缀的辨析@张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17.
汉语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类型,而英语复合词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复合法、词缀法和转换法。对比其异同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复合法构词类型和利用词缀的构词类型;汉语重叠构词法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构词类型,但英语中有少量叠音构词及成对词与其有些相似;英语转换法则与汉语中的词的兼类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彭乔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4):145-14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英语后缀"-ism"为例,解释转喻存在于英语词缀的各语义项之间的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英语词的构成、语素含义的分析,论述了语素及词缀对英语学习时词汇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学军 《殷都学刊》2011,(3):127-130
汉语儿化词中的"—儿"的词法性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本文循着研究的进程,着重评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从"后缀说"到"词缀—词尾"说,再到"语素说",表面上看似乎是循环往复,其实反映了学界对汉语词法特点的一个认识过程。正是学界看清了以"儿"字比附印欧语的形态来看待汉语构词的局限性,才使得不少学者逐渐摒弃词缀说,重新采用语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