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后天》和《2012》两部电影是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代表作,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灾难电影,两部影片作为可解读的文本,其中蕴含的大量具有原型的意象也寄托了文本营造者的时代情感。本文通过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重释影片中出现的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是同性恋电影的分水岭。同性恋电影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迎来了新酷儿电影的新元素。这些电影与社会时代风尚和运动契合,具有相当的现实性,被称为"新酷儿电影"或"酷儿新浪潮"。这一时期,泰国和美国分别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酷儿电影。本文拟对199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男孩不哭》与2000年上映的泰国电影《想爱就爱》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新酷儿电影的异同以及原因。两部电影都关注女同性恋的境况,本文先从主题、人物和情境设置三方面比较了两部影片的相同之处,然后从影片结局、人物性格及自我认同方式、社会接受度、取材和处理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最后从宗教、历史和文化方面剖析了两部影片异同的原因。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关注了跨性别者和同性恋,反映了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意识冲突。通过这两部电影的对比,可以看到酷儿们在不同社会的生存境况,挑战了传统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标准,通过质疑异性恋霸权,表达了酷儿们被社会认可和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  相似文献   

3.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银川市驱车北行数十公里,在一片辽阔的荒原之上,有两座废弃的古堡兀立于呼啸的风中,在这片不起眼的残垣断壁之中,却蕴育了中国电影的西部之魂,诞生了《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老人与狗》、《边走边唱》等一批震撼海内外影坛的杰出影片,这是就是名闻遐迩的中国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  相似文献   

5.
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于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它通过翠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愚昧与觉醒。影片《黄土地》因其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开创了“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反传统的先河,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影片《黄土地》虽没有完整的情节叙事,但有较为明显的正反义素以及人物符号...  相似文献   

6.
日益风靡的网络游戏促发了电影对其进行“再媒介化”的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网游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即其中的两部代表性影片。与之前的电影对单一物理现实的呈现不同,这两部影片转向了对科技仿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共时思考和同时表现,其中内含着“网游电影”之“一个银幕、两种现实、三重世界”的结构关系,亦显示出“网游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叙事、主题、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此外,“网游电影”在吸收游戏元素的同时,又受到了电影艺术的规约和再编码。  相似文献   

7.
《悲情城市》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叙事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艺术片,后者为清新影像风格的商业片。二者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均引发观影热潮。文章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人物的建构等方面,对两部影片进行文本叙事分析,剖析了两个时期台湾电影的内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叙事是电影作品的一种重要表述手段,电影叙事学也是当代叙事学的重要分支。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部同时期的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表明这两部影片叙事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叙事效果都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给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更给人观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上甘岭》与《金刚川》都以奇迹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叙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就作品主题而言,《上甘岭》的主题是胜利,《金刚川》的主题是牺牲;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意识形态投射上,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部不同时期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都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时代主题的主动回应,反映出国家意志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放电剧情《面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好莱坞爱情电影,同时它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全景在中国境内拍摄完成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导演是约翰·卡兰先生。它的男主角是曾经凭借《一级恐惧》获得过金球奖最佳男配角,而且凭借精彩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爱德华·诺顿。它的女主角是去年因为一部《金刚》被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娜奥米·沃茨小姐,同时还有很多中国影星也参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就在"中国廊桥之乡"花落泰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列入世界亟需保护的非遗行列之时,一部与泰顺廊桥有关的电影故事片《廊桥1937》在泗溪镇北涧桥边开拍。据悉,电影《廊桥1937》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以廊桥为题材的电影,它是一部反映泰顺县革命年代发生在廊桥上的一部爱情故事影片。创作人员为什么会选择泰顺古廊桥为拍摄主题?泰顺县还有哪些廊桥和古民居会在电影中亮相?1月22日,《廊桥1937》的编剧,温州电视台编导倪维行说:"十五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拍摄泰顺廊桥的时候,就已经梦想哪一天在这里拍一部电影,今天可以说是十五年梦圆。"  相似文献   

12.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拍竣多年后才得以上映的影片《巫山云雨》,不失为一部含蓄内敛、探索性强的作品,凸显出了鲜明的体制外电影的另类写作特征,留下了相当大的阐释空间。影片的镜像视界表现出了高度的风格化和自然性的追求,所透露出的处于失重状态的社会情绪和对于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的零距离关照,抵达了生活的真实和时代的本质,有着多方面的解读价值。就精神气质与镜头语言而言,《巫山云雨》堪称是中国第六代电影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川》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听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近年的新主流电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整体格局中的最重要的潮流或现象之一。其中《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作品。这两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题材,以全景视野统一架构起战争叙事中的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将诗意化家国情怀与写实性战争展现进行多维度的联结。这两部影片标志着新主流电影经历“外向型”和“内向型”两个发展阶段后,迈上新主流电影大片的新台阶。作为“新主流”与“类型创作”融合发展的标志,其一方面实现了对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的承继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探寻当代民族影像的艺术创新、文化融合与工业美学探索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期,由刁亦男执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领衔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白日焰火》登顶2014年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宝座。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中国向好莱坞经典致敬的黑色电影,影片中黑色电影的黑色元素十分明显,拥有着惊悚、悬疑等"重口味"标签。然而,《白日焰火》却不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仿照好莱坞经典的黑色电影,而是融入了特殊的中国元素的电影,在其浓厚的黑色背景下,更多的涌动着暖意。本文就《白日焰火》中黑色背景下的暖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晗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54-55,82
在外来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侵袭下,如何坚守中国的文化传统,取得商业利益和文化艺术的双赢,2008年版东方新魔幻电影《画皮》似乎做了成功的实践。从电影《画皮》对原著《聊斋志异》的坚守、传统妇女观的延承、现代爱情观的渗透等在影片中的呈现角度,探讨《画皮》对中国式文化的沿袭与弘扬。尤其是发掘2008版《画皮》所施行的传统文化之魂与现代影像之魄的结合,以此成功诉求现代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因子,进而探寻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英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情结,英雄主义作为文化的产物,其标准并不统一,不同的文化对英雄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电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一国文化的特质,并对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以美国影片《功夫熊猫》和中国影片《金陵十三钗》为例比较两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主题的异同,并分析二者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46》是一部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作品,本文借助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人物的对话形式和电影情节的结构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展示电影多声部的话语世界。并通过对话性在影片的叙述形式和价值观意义上的体现,挖掘影片的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20.
《末路狂花》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影片将时代特性与女性自我意识紧密结合,通过几位男性配角的烘托,刻画出在男权压迫下两位女性从依赖顺从到觉醒反抗、从争取人权到捍卫女权的英雄形象,展现了现代女性主义与传统男权的交锋,并引发我们对两性对立下女性情感需求、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